1. 首页 > 花卉

豌豆褐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

褐斑病,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让人心生畏惧。它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常常在生产上与黑斑病、基腐病等病害混发。豌豆褐斑病,顾名思义,主要侵害豌豆的叶片、茎部和荚部。一旦感染,不仅影响豌豆的外观,更会严重降低其产量和品质。

豌豆褐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
豌豆褐斑病的基本信息
名称 豌豆褐斑病
病原中文名 豌豆壳二孢
病原学名 Ascochyta pisi Libert
所属分类 半知菌亚门
发病症状

豌豆褐斑病的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圆形淡褐色至黑褐色病斑,边缘明显,病斑上有针尖大小的黑点。茎染病后,病斑呈褐色至黑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稍凹陷。

豌豆褐斑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病菌在种子上越冬,借风雨传播蔓延。播种过早或遭受低温冷害,土壤粘重、湿度较高、偏施氮肥、旺长等都会诱发此病。

影响

豌豆褐斑病的发生,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黄枯死,极大地影响豌豆的产量和品质。该病以生育中期发生较重,苗期次之。

防治措施

选择高燥地块,合理轮作。

选留无病种子,播种前用种子剂加新高脂膜拌种。

发病初期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悬浮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天1次,连喷2-3次。

案例分享

在2019年,我国某地区豌豆种植面积达10000亩,但由于豌豆褐斑病的发生,导致产量损失达30%以上。通过采取上述防治措施,该地区豌豆产量损失得到了有效控制。

在农业领域,豌豆褐斑病如同一个顽皮的小恶魔,时常出没在田间,威胁着豌豆的产量与品质。为了揭开这场“战役”的神秘面纱,我们深入一线,探寻有效的防控策略。

豌豆褐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

选择高燥地块,合理轮作,选留无病种子。播种前,用种子剂加新高脂膜拌种,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菌。

发病初期,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悬浮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天1次,连喷2-3次。

利用生物农药,如细菌素、病毒素等,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

豌豆褐斑病的防控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探索更有效的防控策略,为农业丰收贡献力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豌豆褐斑病将不再是制约豌豆产业发展的“拦路虎”,为广大农民朋友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2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