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罗田农民回归传统种植红米稻,传承古老农耕文化
在湖北省麻城市北部山区,有一片古老的土地,它养育着一种珍稀的稻种——罗田红米。这片土地上,农民们正回归传统,重拾古老农耕文化的精髓。
产品简介:大别山红米,在山清水秀、四季分明的罗田大别山区已经传承千年,是采用农耕古法种植、富有地方传统特色的珍稀稻种。3、不可复制的种植区域范围—湖北省麻城市北部山区这里还是举水河源头所在地,水质好,几乎无污染。生产企业名称:罗田绿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以前罗田红米只适合在大别山区的高山田种植,而改良后的‘罗田女儿红’,在湖北、江西、湖南、安徽等长江流域均适合种植。但由于产量低,种植少,罗田红米的市场价值一直未被充分挖掘。
2015年,花银岩村在罗田县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以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为契机,投入资金40万元,将红米稻的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5亩扩大至200亩,并携手湖北金大地米业公司联合注册商标,将红米加工包装上市,以提高其市场价值。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红米的资讯想要知道,可以点击查看农村创业网红米频道详细了解,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精准扶贫重点是在于增强有能力的贫困户的造血功能”罗田县大河岸镇党委书记方志东告诉记者,该镇在产业扶贫方面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农户制宜,比如在花银岩村就是充分挖掘其“贡米”历史,又如进士河漂流景区所在地的古楼冲村则是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来带动农户脱贫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扶贫工作者得深入实地去了解村子的情况和农户的意愿。”
罗田农民回归传统种植红米稻,传承古时贡米文化湖北省罗田县特产一种红色大米,其米呈赭红色,粒长而肥,糍性强,味清香,历史上是罗田三宝之一,是古时当贡米之选。微博正流行,其他人还看手机玩微博,版权所有 © 2009-2016 WEIBO 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19号 二维码。
罗田县扶贫办副主任杨玉舟告诉记者,花银岩村的红米稻不打农药不施肥,不仅降低了投入成本,生产出来的红米更是纯天然有机米,每斤能卖到8至10元,“算下来种红米稻每亩能比种常规水稻多收入2500元左右。”
最负盛名的“罗米”又属该县大河岸镇花银岩村的“青禾粘”,古时曾作为“贡米”献给朝廷。
花银岩村地处大别山深处,平均海拔500米,独特的水土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种植红米稻。但因其生长周期长,发根少、产量低,当地农户近年来较少种植,且多是自产自食,没有开发出其独特的市场价值。
现年70岁的王继超是花银岩村的贫困户,家中共有3亩水田,早年种的都是杂交水稻,虽然每亩田一年至少能打出1000斤稻谷,但用来购买种子、农药和化肥的资金也不少,剩下的也就只够一家人填饱肚子了。王继超说他以前也种过红米稻,但那时卖不出钱来,种出来自家吃又不够,后来就没种了。今年,他重新种上了2亩田的红米稻,目前已经收割完毕,预计能打出1500斤稻谷,“少说能出1100斤红米。”
年份 | 种植面积 | 产量 | 销售收入 |
---|---|---|---|
2014年 | 15亩 | 1100斤 | 8000元 |
2015年 | 200亩 | 1500斤 | 120000元 |
从2014年的15亩种植面积,到2015年的200亩种植面积,花银岩村的红米稻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量和销售收入也随之增加。这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更为传承古老农耕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罗田红米的复兴之路,不仅是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绿色有机生活的追求。在未来,罗田红米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走进更多人的餐桌,成为现代餐桌上的新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