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犊牛脐带感染是新生犊牛常见疾病,影响生长发育

序号 内容
1 犊牛脐炎是因犊牛脐带引发,新生犊牛会残余一段脐带,正常情况,约在出生后3~6天即可自行干燥脱落,若此时犊牛脐带受污染或尿液浸渍,或接产时消毒不严,均可使新生犊牛脐带受细菌感染而发炎。
2 犊牛脐炎的常见症状包括食欲不振,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到40℃~41℃。脐带周围红肿、发烫,中央及根部皮下可摸到大小如小手指粗的索状肿胀物,有时能挤出少量脓汁。
3 治疗犊牛脐炎的方法包括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保守疗法适用于脐孔小,疝内容物易还纳腹腔的情况;手术疗法则适用于脐孔较大,疝内容物不易还纳的情况。
4 预防犊牛脐带感染的关键在于接产时的严格消毒和脐带的妥善处理。同时,保持犊牛舍的清洁干燥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犊牛脐带炎是犊牛常见多发疾病,对犊牛正常生长发育具有不利影响。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脐带化脓坏死,严重的甚至还会出现败血症,进而造成犊牛死亡。

犊牛脐带感染是新生犊牛常见疾病,影响生长发育

造成犊牛脐炎的原因主要是生产时脐带出现感染,从而导致无法封闭脐孔。新生犊牛的脐带在出生后一周内可自行干燥、脱落,脐孔处会形成瘢痕,脐孔封闭。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犊牛脐带感染,牧场应采取以下措施:

接产时严格消毒,确保脐带断端清洁。

定期检查犊牛脐带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保持犊牛舍的清洁干燥,避免细菌滋生。

加强犊牛营养,提高其免疫力。

犊牛脐带炎的预防与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牧场管理者、兽医和技术人员共同努力。只有深入了解该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才能有效保障犊牛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1. 临床症状

犊牛脐炎,这一常见病症,往往在不经意间给牧场带来困扰。病例中的犊牛,刚出生不久,便显现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的症状,体温更是升高至40℃~41℃。更为明显的是,脐带周围出现红肿、发热,甚至能触摸到如小手指粗的索状肿胀物,有时还能挤出脓汁。这些症状,无疑是对牧场管理的一次严峻考验。

犊牛脐带感染是新生犊牛常见疾病,影响生长发育

犊牛脐带炎的防控与治疗

面对这样的病例,牧场采取了果断措施。对新生犊牛的脐带进行严格消毒,确保脐带断端不留任何细菌滋生的空间。具体操作是,犊牛出生后,用消毒过的手术剪将脐带剪断,留3~5厘米。紧接着,在犊牛出生1小时内,用7%碘酒浸泡消毒脐带,时间不少于30秒。次日再重复此过程,直至脐带干燥。此外,犊牛出生后,用麦特爽涂抹其身体,保持毛发干燥,减少感染风险。

犊牛出生后1小时内,强制灌服4升优质初乳,并确保犊牛及时移至单独饲养的犊牛笼,避免犊牛间互相吮吸脐带。犊牛笼提前彻底消毒,铺上干净稻草,保持环境清洁干燥。犊牛舍内每天用0.3%过氧乙酸消毒,喂奶盆每次使用后,清洗干净并浸泡于消毒水中,确保卫生。

手术疗法:精准应对复杂病例

对于一些复杂的脐带炎病例,牧场采取了手术疗法。术前,病牛禁食24小时,保持牛体卫生。侧卧保定后,按常规方法对病牛术部进行剃毛、清洗、消毒,并采用0.5%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沿脐疝基部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和疝囊壁,暴露囊内容物。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再将疝内容物还纳腹腔,缝合疝孔。术后,每天检查病牛刀口及全身状况,保持垫料清洁干燥,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预防为主:构建健康牧场

犊牛脐炎是犊牛常见多发疾病,预防是关键。牧场应加强接产时的消毒工作,确保脐带断端不受污染。同时,保持牧场环境卫生,避免犊牛间互相吮吸脐带,从源头上减少脐带炎的发生。通过这些措施,牧场不仅提高了犊牛的成活率,也为牧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2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