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大闸蟹养殖,关键在于把握温度、饲料和水质
目前是大闸蟹长膘育肥的关键季节,也是大闸蟹养殖的最后阶段,为了提高大闸蟹的品质、产量和效益,根据多年来科技指导实践经验,现浅析秋季大闸蟹育肥管理要点。
保持水深1.2米,调节好水质,保持透明度在35-40厘米。透明度小于25厘米,换水20厘米,排出底部老水,注入新水,注水后施放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适量施放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制剂,培育水质。
蟹苗饲料蟹苗的饲料主要是蚯蚓、米苔目、豆粉、鸡蛋清等。蟹苗的饮食比较特殊,需要注意控制饵料的数量和频次。过多过频地投喂饵料,会对蟹苗的生长和健康产生**影响。给蟹苗投喂饵料的时间最好在下午,饵料的量一般以蟹苗体重的1%左右为宜。
蟹苗是非常娇嫩的生物,在饲养过程中,容易卷曲、病死。保持养殖池的水质新鲜是非常重要的。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或添加水源,在水体中投放清洁剂等,以确保养殖池的水质清洁卫生。
温度控制大闸蟹苗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一般宜控制在18℃至24℃左右。为了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需要科学地控制池塘的通风采光,确保蟹苗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
病害预防因为秋季的到来,湖柏里的螃蟹进入上市前的关键时刻。九月主打美食大闸蟹将在不远的将来爬进人们的餐桌为中秋、国庆添彩。同时,秋季池塘水温较适宜河蟹的生长,是河蟹摄食、增肥、长膘的关键季节,这一时期强化秋季养殖管理,增强蟹的体质,对促进河蟹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防治病害。要注意秋季水温和气候的变化易影响大闸蟹食欲,引起消化不良而导致死亡。所以,定期采用内服和外用相结合预防蟹病,外用药物有甲壳净蟹安;内服药有板兰根、脱壳素。要重点做好“抖抖病”的防治,可用二氧化氯、生石灰等药物泼洒,如果已患此病,要用病毒克星、克抖灵等内服药治疗。
增氧措施在调节水质时,先使用底质改良剂,然后在泼洒生物制剂,每10—15天泼洒1次,增加池塘的溶氧量,防止河蟹缺氧死亡,同时降低有害物质的含量,促进河蟹健康生长。
养殖场选择养殖场选择:选择适宜的养殖场地非常重要。江苏是我国大闸蟹重要产区,比如:阳澄湖、太湖、洪泽湖、固城湖等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合适的气候条...
数据支撑年份 | 产量 | 转化率提升比例 |
---|---|---|
2020 | 10000 | 10% |
2021 | 12000 | 15% |
2022 | 15000 | 20% |
通过秋季大闸蟹养殖,关键在于把握温度、饲料和水质,确保蟹苗健康生长。的背景,我们引出秋季大闸蟹养殖:精准调控,健康养殖新趋势。
投喂是影响大闸蟹生长的关键因素。在秋季,张师傅根据大闸蟹的生长需求,调整了饲料的组成。他增加动物性饵料,如螺、蚌、动物下脚料以及杂鱼等,以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同时,他还注重植物性饵料的添加,如豆饼、小麦、南瓜等,以保证营养均衡。
环境优化,提升品质为了提升大闸蟹的品质,张师傅还注重优化养殖环境。他保持水草覆盖率在60%左右,既为蟹苗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又有利于水体生态平衡。在水质调控方面,他注重保持水质的酸碱度,每15-20天泼洒过磷酸钙和生石灰,为大闸蟹补充钙质,促进蜕壳生长。
未来展望,持续创新因为科技的不断发展,秋季大闸蟹养殖将迎来更多创新。未来,有望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大闸蟹养殖的精准调控,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率和品质。同时,绿色、环保的养殖模式也将得到推广,为大闸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