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子蟹养殖需适宜水温、盐度及充足饵料
梭子蟹,作为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海产资源,其养殖技术要求严格。本文将从水温、盐度、饵料及水质要求四个方面,详细解析梭子蟹养殖的关键技术。
项目 | 具体要求 |
---|---|
水温 | 18℃以上,日温差小于8℃,最适宜温度在15.5-26℃之间 |
盐度 | 18-32,最适宜盐度为26‰-32‰ |
饵料 | 低值贝类、低值鲜杂鱼虾、配合饲料 |
水质 | PH值7.8~8.6,透明度约30厘米,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 |
一、水温与盐度
水温对梭子蟹的生长、繁殖和肉质都有重要影响。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梭子蟹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死亡。梭子蟹最适宜的生长水温在15.5-26℃之间,最适温度为22℃-28℃。盐度对梭子蟹的生长同样至关重要,最适宜的盐度范围为26‰-32‰。
二、饵料
梭子蟹的饵料主要包括低值贝类、低值鲜杂鱼虾和配合饲料。其中,配合饲料是梭子蟹养殖中不可或缺的饵料来源,要求粗蛋白含量在35%以上,质量符合GB13078和NY5072的要求。
梭子蟹养殖对水质要求较高,PH值应控制在7.8~8.6之间,透明度约30厘米,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在高温、强冷空气时,应提高塘内水位,保证水环境稳定;在连续暴雨时,应及时排淡,注入新鲜海水,严防海水盐度突降。
四、实践案例
以某养殖场为例,该场在梭子蟹养殖过程中,严格按照适宜的水温、盐度和饵料要求进行养殖,并严格控制水质。经过一年的养殖,梭子蟹的成活率达到了90%,产量比往年提高了20%。
选择养殖梭子蟹的池塘, 需考虑水源充足、水质洁净无病菌。理想地点应靠近海洋,便于获取咸水。池塘面积和深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水深应保持在1.5米以上。若单塘面积超过10亩,建议使用塑料网分隔,以避免梭子蟹因水温、水质变化而集中,导致局部密度过大,造成自相残杀。
放苗前一个月需彻底清淤,并使用消毒药物清除敌害生物、争食生物和致病生物。常用清塘消毒药物包括生石灰、漂白粉、海水、二氯异氰尿酸盐等。此外,还需注意池塘底质,若泥质过多,可在局部铺上10厘米左右的中粗沙,为梭子蟹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梭子蟹苗种选择蜕壳1-2天后的Ⅱ期~Ⅲ期稚蟹,要求规格整齐、个体健壮、活力强、无病害、躯体附肢完整。蟹苗运输时,使用规格为0.8米×0.4米的塑料袋,盛水10千克,内放经海水浸泡并消毒清洗的稻草或蓬松的海草作为隐蔽物,防止稚蟹抱团受损。每袋放稚蟹50克~100克,充满氧气后扎紧袋口,要求在10小时内运到养殖塘。
放养密度根据苗体大小、放苗时间、池塘规模、隐蔽物多少、饵料情况及池塘水质等条件进行合理安排。一般放养经中间培育后的扣蟹时,放养密度以2000只/亩~2500只/亩为宜;如果直接对Ⅱ期~Ⅲ期稚蟹进行养成,则放养密度宜为4000只/亩~6000只/亩。
三、梭子蟹养殖水质调控梭子蟹养殖过程中,水质调控至关重要。水温要求在18℃以上,日温差小于8℃,盐度为18-32。适宜时间通常为5月份下旬至6月份中旬。池底从进水闸门一端略向排水闸门一端倾斜,底质宜为沙泥质,并设置隐蔽物,如废旧陶制品、石块、瓦片等,为梭子蟹提供藏匿之处。同时,配置适量的增氧设备,确保养殖过程中水质稳定。
中间培育采用1亩~3亩大小的中间培育池,也可在大塘中间用网布围一小块水域进行中间培育。中间培育密度为15只/平方米~20只/平方米,保持池水位70厘米~80厘米,透明度约30厘米,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日换水量20%~30%。饵料以贝肉或小鱼虾为主,搅碎后投喂,日投喂2次~4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