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耕整地和秧前除草,确保秧苗健康生长
4月6日,开远市种子管理站在关键季节,组织科技人员到大庄乡龙潭村和仁寿开展高产水稻田耕作整地和秧前除草培训。此次培训吸引了近60名科技示范户及村民参与。
耕作方法 | 目的 |
---|---|
犁地 | 翻松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有利于根系呼吸 |
耙地 | 细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根系生长 |
耖地 | 平整土地,为水稻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
丁草胺:每公顷用60%丁草胺乳油1.5-2.25升,兑4-5倍水,在整平田面最后一道工序时洒入田间水面,借塌平田面作业使药液分散到整个田面。
丁草胺加西草净:对稗草、眼干菜、野慈姑、鸭舌草等阔叶杂草和水绵均有特效,药效期35-45天,每公顷用60%丁草胺乳油1.5升加西草净可湿性粉剂1.5千克,兑水225-300千克,保持田水5-7厘米,均匀喷洒,隔8天后插秧。
精准指导:开远市种子管理站的田间宣讲大田耕作整地是确保水稻根系健康发育的基础。通过犁、耙、耖等工具,科技人员指导农民实现土壤的精耕细作,避免漏耕和死角,确保土层内无硬土块。平整后的稻田,要求田面细软、平整,高低相差不超过4厘米,为水稻的正常生长奠定良好基础。
在水稻秧前除草方面,科技人员详细介绍了丁草胺和丁草胺加西草净的使用方法。丁草胺能有效防除稗草、眼干菜等杂草,持效期可达30-40天;而丁草胺加西草净则对阔叶杂草和水绵具有特效,药效期更长。科学用药,既简化了田间作业,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实现了高效增产。
秧苗管理:从整地到栽植的细节在水稻种植前,整地和除草是关键步骤。科技人员强调了平整稻田、均匀耕整的重要性,以确保灌溉、施肥和除草的顺利进行。此外,还提醒农民注意秧苗栽植深度,避免因栽植过深导致秧苗生长受限,影响产量。
案例分析:科技助力增产的实践见证以李先生为例,他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采用了科学的稻田耕作方法,实现了水稻产量的显著提升。通过精准的整地、科学的用药和细致的秧苗管理,李先生的稻田产量比往年增加了30%以上,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典范。
未来展望:科技引领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因为科技的不断发展,稻田耕作与秧苗健康管理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农业科技创新,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农业技术,助力农业增产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