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大田前期栽培管理,关注播种、育秧、移栽等关键环节
根据杉城镇生态条件、土壤情况及农户用种习惯,品种选用生育期适宜、丰产潜力、适应性强、米质优的天优3301、闽丰优3301、口优3301品种。该品种参加第三届福建省优质稻品种评选,被评为优质稻品种并列入福建省2011年农业推广计划。
品种 | 生育期 | 丰产潜力 | 适应性 | 米质 |
---|---|---|---|---|
天优3301 | 适中 | 高 | 强 | 优 |
闽丰优3301 | 适中 | 高 | 强 | 优 |
口优3301 | 适中 | 高 | 强 | 优 |
栽后5-7天,重施“分蘖肥”。对于移栽时秧苗素质差,出现换苗的田块,可以适当延期。
“分蘖肥”以施用速效肥碳铵为主,施用量应占到测土配方建议量的40-50%。一般田块碳铵30-35千克/亩,普钙30千克/亩;高产田块碳铵35-40千克/亩,普钙30-35千克/亩,混合施用。
水稻旱育秧技术水稻旱育秧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增收的一项常规的科技措施,此项技术可概括为“肥床、早育、适龄、浅插,稀植5个技术环节,在生产中很具推广价值,其具体操作如下。
苗床选择:透风是水稻旱育秧成败的关键,应选择背风向阴、水源方便、土壤肥沃的菜园地或早地作苗床,切忌选用冷浸田、胶泥田和碱性田。
一般每亩大田需25-30平方米苗床。
二、大田移栽技术
移栽前的准备:做好秧苗的筛选、分类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移栽的质量要求:栽深2寸,二段秧,避免栽插过深,基部节间拔长,长出不定根,形成二段秧与三段秧。
移栽的方法:根据土壤、气候和品种特点,选择合适的移栽时间和方法。
三、灌浆结实期的田间管理
生育特点和栽培目标:是指抽穗开花至成熟的一段时期。
田间管理措施:合理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和收割等。
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影响水稻产量的三大关键技术分别为结实粒数、单穗粒质量、有效穗数,因此想要高产种植水稻,就需采取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
大田前期栽培管理的核心是“重施及早施分蘖肥”。水稻移栽后,进入大田管理阶段,管理技术到位与否,对单产影响很大。为了更好地完成农技推广工作,
栽后田间保持寸水,有利于秧苗返青。
栽后5-7天,重施“分蘖肥”。对于移栽时秧苗素质差,出现换苗的田块,可以适当延期。
“分蘖肥”采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混合施用的方法,同时达到施肥、杀虫、除草的目的,提高劳动效率。
先了解了水稻大田前期栽培管理,关注播种、育秧、移栽等关键环节。,接着深入水稻种植:从播种到移栽的全程解决方案。
一、品种选择与播种栽后田间保持“寸水”,有利于秧苗返青。栽后5至7天,重施分蘖肥。分蘖肥采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混合施用的方法,同时达到施肥、杀虫、除草的目的,提高劳动效率。
五、案例分享在福建省某县,通过实施本全程解决方案,水稻产量显著提高。据统计,实施该方案的水稻田块,平均亩产比未实施方案的水稻田块高出20%以上。这一成果得到了当地农户的广泛认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