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紫鞘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的病害
水稻紫鞘病是我国水稻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威胁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将深入探讨水稻紫鞘病的病因、症状以及有效的防治措施。
!!! 水稻紫鞘病病因研究分析 廖月华、吴波明 摘要水稻紫鞘病是我国南部稻区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
褐鞘病、紫鞘病、锈秆黄叶病。一种认为,褐鞘症是叶鞘腐败病另一典型症状的表现,其病原为叶鞘腐败病菌;一种认为病原菌应为帚梗柱孢属。
症状描述水稻紫鞘病主要危害水稻的叶鞘。在水稻抽穗后,剑叶叶鞘上会产生密集的针尖大小的紫色小点,随后逐渐 至叶鞘的大部分或全叶鞘变为紫褐色,叶鞘外壁尤其明显。有时,病情严重时,病菌会侵染至内壁或深达茎部,导致剑叶提前7~10天枯死。
病害种类与危害病害名称 | 主要症状 | 危害程度 |
---|---|---|
稻瘟病 | 叶片出现褐色斑点,逐渐扩大 | 高 |
纹枯病 | 叶鞘出现白色菌丝,叶片发黄 | 中 |
稻曲病 | 穗部出现黑色菌瘿,影响结实 | 高 |
水稻紫鞘病 | 叶鞘出现紫色斑点,导致叶片枯死 | 高 |
针对水稻紫鞘病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降低病害发生风险。
合理施肥:合理搭配氮磷钾肥料,避免过量施用氮肥,防止植株生长过旺,提高抗病能力。
药剂防治:在水稻抽穗期,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每亩使用50%多菌灵60克,加5%井冈霉素80毫升,兑水65至70公斤混合喷洒。
田间管理:开深沟,浅水勤灌,适时晒田,使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水稻紫鞘病:绿色防控新趋势之实地案例剖析
据廖月华、吴波明等专家研究发现,水稻紫鞘病的病原菌主要来源于种子、稻草等带菌载体,以及田间病虫害。病菌在种子上可存活至翌年8-9月,在稻草中可存活137天,在浸泡水田中可存活38天。此外,褐飞虱、蚜虫、叶螨等病虫害也能携带病菌。
在水清农场,金粳818和南粳9108这两个大面积种植的品种均易发生紫鞘病。近日,农场技术员李素玲观察发现,金粳818品种的剑叶叶鞘上出现密集的紫色小点,而南粳9108品种的剑叶叶鞘则呈现紫褐色,严重影响了水稻的正常生长。
1.选用抗病品种:通过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降低紫鞘病的发生风险。
2.合理施肥:合理配置氮磷钾肥料,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减少病害发生。
3.药剂防治:在水稻始抽穗时,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菌灵60克,加5%井冈霉素80毫升,兑水65-70公斤混合喷洒,防效可达80%以上。
4.物理防治:开深沟,浅水勤灌,适时晒田,提高水稻抗病能力。
水稻紫鞘病的绿色防控策略,有助于降低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未来,因为绿色防控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我国水稻产业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