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鱤鱼人工繁殖及夏花鱼种培育技术,探讨人工繁殖方法与夏花鱼种培育过程

一、

因为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鲢鱼作为一种重要的淡水鱼类,其人工繁殖及夏花鱼种培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将深入探讨鲢鱼人工繁殖方法与夏花鱼种培育过程,以期为养殖户提供有益的参考。

鱤鱼人工繁殖及夏花鱼种培育技术,探讨人工繁殖方法与夏花鱼种培育过程
二、亲鱼池塘人工培育技术

亲鱼选择是鲢鱼人工繁殖成功的关键。鱼龄在4足龄以上,并在池塘强化培育二年半。雄鱼体重5Kg以上,雌鱼体重9Kg以上。雄鱼的尾鳍要长有许多追星,在尾鳍与臀鳍之间的体表较为粗糙,轻压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雌鱼腹部明显膨大,生殖孔红肿,外突,仰腹时,中间有明显的内凹。雄鱼与雌鱼的比例不能小于3/4。

产卵池为椭圆形,长12m、中间宽6m、两端宽2~3m、深1.1m。放水深度1m,总水体约55m3左右。进水管直径20cm,进水口落差60~80cm,进水管与产卵池的长轴成30º角度,使产卵池水形成回流,流速为0.25~0.30m/s。每只产卵池放亲鱼不超过6组。

3、饲料与投喂

饲料为适口的活的“四大家鱼”鱼种,由专塘培育、提供。后备亲鱼下塘后20天左右开始投喂,以后根据塘中饲料鱼的数量及时增投。培育塘中饲料鱼与鲢鱼的总重量比不少于1:1,个体重量比为1:20左右。

选择条件相同的池塘3只,在培育的前20天,每天泼豆浆2次,鱼苗下塘时培育池水深控制在0.8m左右,以后根据水质的浓淡和鱼苗的生长情况逐步增加。通过泼豆浆和加水来调节水的肥度,在鱼苗体长15mm前要使水体中有足够的浮游植物,鱼苗在15~20mm的生长阶段,塘中应有大量的浮游动物产生。

2、水质控制

池塘培育的前二年在静水池塘中进行。静水培育阶段的技术措施主要是:及时投喂适口的活饵。控制好水质,池水偏浓时及时换水,池水缺氧时及时开启增氧机。从第三年开始,将鲢鱼放入流水池塘进行强化培育,主要增加了流水的刺激作用。从当年的2月开始,培育池每星期冲水2次,每次3~4小时。自4月上旬开始,培育池的水要基本上处于流动之中,流速为0.10~0.15m/s。饲料投喂与一级培育相同。

四、孵化管理技术

1、孵化期间要加强管理,确保水质清新,水流通畅,出膜前后应适当加大流量,及时将卵膜从环道或孵化缸中清除。

2、鱼苗能平游时,要降低流速,防止过分消耗鱼苗的体力。一般出膜后三天左右,鱼苗腰点出现,平游能力加强,肠管形成,应及时下塘进入夏花培育。

人工繁殖技术突破与夏花鱼种培育实践

在探讨人工繁殖与夏花培育技术的过程中,我们以鲢鱼为例,深入分析了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及其在实际培育中的应用。夏花鱼种作为鲢鱼养殖的关键环节,其培育技术的成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我们关注亲鱼的培育。在亲鱼池塘中,我们采用了静水和流水相结合的养殖方式,优化了池塘的生态环境。静水池塘用于亲鱼的早期培育,流水池塘则用于后期强化培育。这种复合式的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亲鱼的生长速度,还显著提升了成活率。

鱤鱼人工繁殖及夏花鱼种培育技术,探讨人工繁殖方法与夏花鱼种培育过程

夏花鱼种培育技术的关键在于饲料、水质和养殖管理。我们通过选择合适的饲料,科学控制饲料投喂量,确保鱼种营养均衡,从而促进其快速生长。同时,我们注重水质管理,定期检测水中的各项指标,确保水质适宜鱼种生长。

以我国某地区为例,我们开展了鲢鱼夏花鱼种培育技术的实践。经过两年的努力,该地区鲢鱼夏花鱼种成活率达到了76.6%,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一技术为我国鲢鱼养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人工繁殖技术作为水产养殖领域的重要突破,对我国渔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人工繁殖技术,提高夏花鱼种培育的成功率,为我国渔业产业提供更多优质种苗。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地方能够借鉴成功经验,共同推动我国渔业产业繁荣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2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