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政策减少生猪上市,供需失衡致猪价难涨
环保对生猪产能降低的影响能力远超过疫病和行情,且降速极快,这种降低的存栏量基本是不可恢复性的,散户没有复养的能力,就算是某些地区开展新模式的养猪,也是依托在大型企业周边,产能受企业控制;虽说不少大型企业在异地建猪场,但从猪场建成到投产至少需要一年半以上时间,就算是养殖水平提高,但对于减少的产能弥补能力有限。
在新建大场产能释放前,市场对猪肉的消费能力始终存在,禁养限养一直在去产能;但国家不会允许猪价虚高,必须维持肉价稳定,保持这段时间平稳过渡,所以进口猪肉是最好的选择,一是进口猪肉便宜,二是进口数量可调控;产能回复后国内生猪供应稳定时即可降低进口数量,同时也在与国际猪价接轨,提高国内养猪业的竞争能力,让市场主动淘汰那些成本高、养殖效率低的猪场。或许又将救活国外不少养猪场,壮大他国的养猪业!
预计2017年因环保政策减少生猪存栏约2000万头。从上市公司的东北布局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将成为养殖业重要的迁徙之地。
吴舜泽:这是最近流传比较多的错误观点,说环保禁养区政策导致2019年生猪产能大幅度下降、生猪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生猪产量减少是多方面问题导致的,比如疾病、土地问题、猪周期的影响,而环保禁养对猪肉价格上涨的关联非常弱。
早在2001年,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就已对禁养区范围作出规定。2013年制定出台的畜禽规范,更是明确了禁养区的划定标准。
环保政策实施的影响据统计环保问题去年就影响生猪出栏量近四千万头,今年是禁养区内猪场拆迁的最后期限,春节之后部分地区就启动了猪场拆迁工作,拆迁力度超去年,主要集中在南方水网密集地区,也是猪肉消费集中区域。
年份 | 生猪存栏量 | 能繁母猪存栏量 |
---|---|---|
2017年2月 | 36594 | 3636 |
2013年4月 | 5000多万 | 未知 |
近日农业部公布的2017年2月份生猪存栏信息显示,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已经降低到3636万头的历史最低点,生猪存栏量下降到36594万头;相比于2013年4月份的五千多万头存栏母猪,现今是非常低的数据,禁养拆迁不止,存栏量还要进一步降低。
由于环保政策的实施,动了很多中小型养猪场的利益,但是为了长远发展和考虑对于以前存在历史遗留环境问题的养猪场,目前需要进行整改。
“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认为,生猪存栏大规模下降导致的供需失衡,造成了近期猪价的暴涨。因为2014年以来环保政策趋严,生猪存栏趋势下降。主因是非...
政策方面:国家于11月4日 向市场投放了储备冻猪肉,并督促各地方加大力度投放政府猪肉储备,形成调控合力。短期行情简述:近期全国猪价稳定为主,局部涨跌调整。
因为养殖户惜售心理和出栏的减少,一些地区的猪价或有企稳趋势,当前仍处于供需仍失衡态势,猪价易跌难涨。部分地区出栏瘦肉型生猪价格...
刚刚说了环保政策减少生猪上市,供需失衡致猪价难涨。,现在继续说猪价调控:案例解析与未来展望。
环保风暴下的生猪存栏危机
市场供需失衡,猪价波动加剧
政策调控与市场反应
未来展望与挑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