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子基地如何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之路
北流水村党支部书记陈丙福2013年春天开始尝试栽种沂源红苹果。“现在村民都来基地打工,每人每天工资100元,年收入达到5万元左右。” 为了发展更多的致富项目,去年陈丙福请来专家,对北流水村的土壤、温差、降水等作物生长要素,进行了全面考察,并对比辽宁大连、本溪等地,发现当地很适合大榛子。
陈丙福对基地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准备在村里成立榛子种植合作社,带领更多农户种植榛子,将来再发展榛子加工厂,将产业链条利益做到最大化,让农户获得更多利益。”陈丙福说。
马庙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孟凡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榛子2到3年开始结果,4到5年进入盛果期,亩产可达250公斤以上,亩产值可实现万元,届时将成...
沂源县南鲁山镇北流水村是远近皆知的省级贫困村,但现在这个村子正发生质的变化。“刚领完上个月在沂源红基地打工的工资,还不少呢,过会还得到基地去管理一下榛子。”7月10日,沂源县南鲁山镇北流水村的村民王克友高兴地说。
如今,像王克友这样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基地的村民已达80余家,共流转土地200多亩。今年基地又购买了40多万元榛子树苗,栽植了16000余棵树苗。
成功案例:华山榛业万亩基地华山榛业万亩基地从教师到农民,从农业又开办民企,最终凭着一棵榛子苗成为“榛子达人”。5年间,他在一片荒山上默默耕耘,建成了面积过万亩的榛子园,他就是山东省诸城市华山榛业创始人魏本欣。
采取“供销社+村‘两委’+基地+农户”的方式,带领孟铺、咸古店、车庙、翟庄等村整合河堤闲置土地,共同发展榛子林基地村集体经济项目,把榛子产业作为调整种植结构、活跃农村经济的绿色富民产业来抓,积极探索生态经济、美丽经济。
让我们一起看看铸造精英是如何退休返乡种榛子,帮助农民们脱贫致富的!几年奋斗下来,一处高标准榛子种植园区雏形已现:栽植榛树140多万株,基地...
陈丙福对东北大榛子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他介绍,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榛子,几乎全部从美国、欧洲进口,我国种植的很少,但是,欧美的榛子口味不佳,而我国自己培育的口味佳,尚没有推广,有着很大的商机,榛子的价格也要比山区种植的核桃、栗子价格高。
“大榛子耐寒、耐旱、不长病、不招虫、易管理,很适合在山区种植。”陈丙福说,“而且,榛子的利润很高,市价39元一斤。”
仅这些丰果的榛子林,就安置了1万余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乡亲们致富新产业。基地以股份制运营,降低了农民的投入成本,促进了产业发展进程,收效...
榛子种植:致富之路的新选择榛子品种 | 生长周期 | 亩产量 | 市场前景 |
---|---|---|---|
金丝榛子 | 4-5年 | 150-200公斤 | 广阔市场,高利润 |
普通榛子 | 3-4年 | 100-150公斤 | 市场需求稳定 |
早熟榛子 | 2-3年 | 80-120公斤 | 适合短期投资 |
发展榛子种植最终是为了使农户受益,既然本地适合种植且效益可观,那么如何将这项目推广开,让村民增收致富呢?
据于志明介绍,这片大榛子是金厂镇产业转型的见证,从2008年开始试种植到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占地100多亩的种植基地,有玉坠、平欧、长毛三个品种...
今年春节后,王克友与陈丙福牵头成立的榛子基地签订协议,以每亩地每年600元的价格,将自己家里的1亩3分地的经营权流转给基地,自己则摇身一变,成了这块土地的“农业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能收入100块钱,同时他也成了基地的一个“股东”,并享受年底分红。
榛子基地如何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之路?已经解释清楚,现在来看榛子基地:农民增收新引擎。
围绕榛子开发致富百姓,农家西丰县成平乡平榛榛子专业合作社位于西丰县西南部,全乡辖10个行政村,32个自然屯,人口1.3万人,全乡区域面积22万亩,其中林地面积17万亩,耕地面积3.5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镇。成平的资源在山,潜力巨大。
金秋时节,正值大榛子销售的黄金时期,马延乡王晓民大榛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到处都是繁忙的收获景象,理事长王晓民夫妇带领种植户们在基地内进行采摘、包装、销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