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提高马鹿茸产量,需优化饲养管理、改良品种、科学育种

马鹿,因其外形与马相似而得名,是我国鹿类养殖中的重要品种。马鹿的鹿茸产量较高,鹿胎、鹿尾等也是名贵的滋补品。只是,如何提高马鹿茸产量,成为养殖户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为您揭秘提高马鹿茸产量的三大关键措施:优化饲养管理、改良品种和科学育种。

提高马鹿茸产量,需优化饲养管理、改良品种、科学育种
技术要点 具体措施
优化饲养管理 1. 固定饲养人员,保持公鹿群与饲养人员、技术人员的相对稳定,确保饲养管理的顺利实施。 2. 合理调整鹿群年龄结构,增加上锯公鹿生产利用年限,合理调整老龄公鹿群占上锯公鹿群的比例。 3. 搞好公鹿的饲养管理,生茸前期和生茸期是饲养公鹿最关键的时期,每昼夜至少饲喂4次全价饲料。 4. 合理组群、调群,按成年公鹿的种类、年龄、性能和体况进行合理、适时分群、组群和调群。 5. 合理收茸,对壮龄公鹿和种公鹿应收取肥大的四权茸;上冲、多头肥大的畸型茸可晚收;对茸左右生长不齐,差3天以上的,要锯取单支茸。 6. 加强幼鹿培育,在仔鹿生后15天左右开始补饲精料,配方:豆饼25%、炒黄豆面10%、玉米48%、小麦麸15%、磷酸氢钙1%、食盐0.8%、添加剂0.2%,另加占精料40%的粉碎胡萝卜。
改良品种 1. 购买优良品种,如天山马鹿、塔里木马鹿以及天山马鹿和东北马鹿杂交培育出的东新马鹿。 2. 养好繁殖母鹿,保证母鹿各生产时期的营养需要,使母鹿生产出健康、初生重大的仔鹿,同时母鹿的泌乳量增多,保证哺乳仔鹿的快速生长发育。 3. 哺乳后期,即每年8月20日左右对仔鹿采取一次性断乳措施,利用近1个月的时间对繁殖母鹿进行“短期优饲”,使其早增膘、早发情。
科学育种 1. 引进优良品种,选择具有高产、高质鹿茸的优良品种进行引进。 2. 改良养殖环境,提高鹿群的生活质量。 3. 优化饲养管理措施,确保鹿茸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

以上三大措施,旨在提高马鹿茸产量,同时保障鹿群健康成长。通过优化饲养管理,可以确保鹿茸的生长质量和产量;通过改良品种,可以提高鹿茸的产量和品质;通过科学育种,可以培养出更适应养殖环境的优良品种。在实际操作中,养殖户应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措施,以提高马鹿茸产量。

提高马鹿茸产量并非易事,需要养殖户在饲养管理、品种改良和科学育种等方面下功夫。只有掌握了这些关键措施,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优质品种:马鹿茸增产的基石

在马鹿养殖中,选择优良的品种是提高鹿茸产量的首要条件。以我国新疆的天山马鹿、塔里木马鹿以及东北马鹿为佳。据研究,这些优良品种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其鹿茸产量可比未经培育的鹿种提高30%至60%。例如,通过天山马鹿与东北马鹿杂交培育出的东新马鹿,其鹿茸产量更是显著提高。

提高马鹿茸产量,需优化饲养管理、改良品种、科学育种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提高马鹿茸产量的关键。 1. 固定饲养人员

保持饲养人员与公鹿群的稳定关系,有利于饲养管理的顺利进行。

2. 合理调整年龄结构

增加上锯公鹿的生产利用年限,并合理调整老龄公鹿群的比例,以提高鹿茸产量。

生茸前期和生茸期是饲养公鹿的关键时期。每昼夜至少饲喂4次全价饲料,确保饲料品种和配方稳定不变,防止加料过急。同时,要及时除掉压茸的角盘,避免打架、扒咬鹿茸的恶癖鹿,确保茸早锯减产。

按成年公鹿的种类、年龄、性能和体况进行合理、适时分群、组群和调群,以便给予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这有利于各锯龄公鹿收茸集中,保证其正常采食、反刍和休息,以利于鹿茸生长。

对壮龄公鹿和种公鹿应收取肥大的四权茸;上冲、多头肥大的畸型茸可晚收;对茸左右生长不齐的,要锯取单支茸。注意:初角茸的留茬要低于成年鹿头茬茸的留茬,收再生茸的留茬一定要高于头茬茸的留茬。

6. 加强幼鹿培育

在仔鹿生后15天左右开始补饲精料,配方:豆饼25%、炒黄豆面10%、玉米48%、小麦麸15%、磷酸氢钙1%、食盐0.8%、添加剂0.2%,另加占精料40%的粉碎胡萝卜。开始仔鹿每日可采食0.1公斤,到断乳时增加到1公斤/头,到年末可达2公斤/头。同时,让其自由采食新鲜的柞树叶、杨树叶或优质青草。对幼龄公鹿采取“直线培育”,使其快速增重,到6月龄时体重可达到100公斤,8月龄时即可长出初角茸。

平时注意防治佝偻病、跛蹄、风湿症、残肢、撞伤、脓肿、胃肠炎及坏死杆菌、结核、李氏或巴氏杆菌病、寄生虫、氟中毒和添加剂中毒等。做好疾病防治工作,有利于鹿群健康成长,提高鹿茸产量。

四、未来展望

因为科技的发展和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马鹿茸产量有望进一步提高。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改良养殖环境、优化饲养管理以及加强疾病防治等措施,马鹿茸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1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