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日照养殖多宝鱼含致癌物,流入市场

2015年8月3日,山东省日照市海洋与渔业局在例行抽检时,从东港区涛雒镇养殖户高某、郭某和丁某养殖的多宝鱼中检测出呋喃西林代谢物等禁用药物成分,案件随后被移送至公安机关。

日照养殖多宝鱼含致癌物,流入市场

据民警介绍,呋喃西林原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可用于消毒防腐,但不易代谢,一旦通过动物源性食物进入人体,最多可在人体内留存达2年之久,长期食用可能会诱发各种疾病,甚至致癌或致畸胎,因此被包括我国在内的美、澳等诸多国家列为禁用兽药。

禁用药物流入市场,养殖户自不敢食

据民警介绍,崔某等人为谋取利益,在明知呋喃西林属于国家禁用药物的情况下,仍购买药向多宝鱼养殖户高某等人出售。崔某明知该类药物属于国家禁用兽药,但考虑到呋喃西林比其他国家许可使用的药物便宜许多,也有市场需求,便开始四处搜集该药。

据了解,多宝鱼在养殖过程中容易患肠炎而影响成长,为此一些不法养殖户就将稀释后的呋喃西林喂给多宝鱼,从而让多宝鱼成长地很快。“其实有正规的药品可以治疗多宝鱼肠炎,例如土霉素,可是这里面有一个价格差。”据民警介绍,迟某在明知国家关于呋喃西林的使用禁令、养殖户购买用途等情况下,仅仅为了10元差价的蝇头小利,即向养殖户售卖禁用兽药。

养殖户 多宝鱼数量 禁用药物
高某 5000公斤 呋喃西林
郭某 4000公斤 呋喃西林
丁某 3000公斤 呋喃西林

据余某交代,他从日照某地养殖场购进多宝鱼,而在当地有专门收鱼的人,从附近多个村子将多宝鱼统一收购,然后销售到济南。随后,历下食药环侦中队民警赶赴日照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当地有很多多宝鱼的养殖场,大的养殖场有二三十个养殖池,小的也有十多个。

国外亦是如此,早在1995年,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加坡、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已明文规定禁止在食品工业中使用该类药物。

据李笃民称,在省公安厅食药环侦总队和日照警方的支持下,案件有了突破性进展,确认了这一批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多宝鱼,是来自当地养殖户付某的养殖场。

“这些养殖户根本就不吃自己养的多宝鱼,因为他们知道多宝鱼里面含有毒物质。”据李笃民称,他在使用呋喃西林时也很慎重,不但会一直守在池边观察鱼的反应,还要在两个小时之内将病鱼捞出,以免鱼被毒死。“这几乎是养殖多宝鱼的一个潜规则。”民警说道。

案件处理结果

至此,该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海产品案在历时8个月终于宣告破获。截至目前,案件已刑事处理犯罪嫌疑人5人,其中余某、付某、迟某等3人经检察机关批准被执行逮捕。此外,区食药监局也向涉嫌违反相关行政法律法规、未尽到食品原料进货把关义务的酒店开出了行政罚款的处罚单。

日照养殖多宝鱼含致癌物,流入市场
污染源头:禁用药物滥用 市场影响:消费者担忧

在铜川路水产市场,许多先前经营多宝鱼的摊主对“多宝鱼检出致癌物”的事件感到无所适从。由于个体养殖户的成本较低,价格往往比大企业便宜1/3,这可能导致消费者对多宝鱼的质量产生担忧。

执法力度:严打违法行为

2014年11月,崔某等人购买违禁药物并向养殖户出售。2015年8月,案件被移送至公安机关。涉案人最终被依法处理,这一事件体现了执法部门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严厉打击。

行业反思:规范养殖管理

多宝鱼以肉味鲜美而广受欢迎,但养殖过程中容易患肠炎。一些不法养殖户为了降低成本,使用违禁药物预防和治疗鱼病,导致多宝鱼体内药物残留超标。这一案例提醒养殖行业,应加强规范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未来展望:构建安全防线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执法力度、规范养殖管理、提高消费者意识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构建起一道坚实的食品安全防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1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