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野山楂锈病是一种常见病害,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
山楂,这一颗颗酸甜可口的果实,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只是,山楂、野山楂锈病这一常见病害,却时常给果农们带来困扰。它不仅影响果实产量,更影响果实品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有效防治山楂锈病,守护果实品质。
山楂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新梢、果实及果柄。叶片染病后,初生桔黄色小圆斑,后扩大至4-10mm;病斑稍凹陷,表面产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性孢子器。发病后一个月,叶背病斑突起,产生灰色至灰褐色毛状物,即锈孢子器。最后病斑变黑,严重的干枯脱落。叶柄染病后,初病部膨大,呈橙黄色,生毛状物,后变黑干枯,叶片早落。
山楂锈病以多年生菌丝在桧柏针叶、小枝及主干上部组织中越冬。翌春遇充足的雨水,冬孢子角胶化产生担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为害,潜育期6-13天。该病的发生与5月份降雨早晚及降雨量正相关。展叶20天以内的幼叶易感病;展叶25天以上的叶片一般不再受侵染。
防治方法 | 具体措施 |
---|---|
砍除转主寄主 | 山楂园附近2.5-5km范围内不宜栽植桧柏类针叶树。若有应及早砍除。 |
清除冬孢子 | 不宜砍除桧柏时,山楂发芽前后,可喷洒波美5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以除灭转主寄主上的冬孢子。 |
药剂防治 | 冬孢子角胶化前及胶化后喷2-3次50%硫磺悬浮剂400倍液或15%三硅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加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15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
在柑橘病害高发期前使用,比如对常见的炭疽病、沙皮、疮痂病这些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未经加工的农药成为原药,原药需要加工和添加助剂才能使用,一种农药加工成何种剂。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柄、新梢、果实及果柄。
病原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 Syd.f.sp.crataegicola称梨胶锈菌山楂专化型;G.clavariiforme DC.称珊瑚形胶锈菌;均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2008年梨和山楂锈病暴发流行原因的调查与综合防治。发病规律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冬剪可以调节树冠结构,延长经济寿命,提高果实品质。
山楂锈病在国内甚至是国外都有此病的发生,尤其是我们北方山楂产量多的地方是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也是具有毁灭性的病害。山楂锈病是山楂毁灭性的病害,山楂锈病主要危害山楂树的叶子、叶柄、刚发芽的梢头、果实还有果实蒂部,他最初的发病时的地方在叶子上,叶子上会出现橘黄色的圆形斑点,斑点开始一点点的扩大,叶片开始有凹陷。
山楂树锈病,是由真菌中的锈菌寄生,或者锈孢子繁殖引起的农作物病害。特别是山楂树生长的后期阶段,危害性更大一些,影响到我们最终收获果实的产量和质量。
该病造成幼果大量脱落,果实畸形,并严重影响翌年新梢的抽生和花芽形成,进而影响山楂的质量和产量。农业之友山楂病害防治,提供山楂最新的病害防治信息,包括山楂的病害,病害防治方法等山楂病害的其他详细信息,精彩山楂病害防治尽在农业之友。
清除冬孢子。在山楂发芽前后,选择合适的时机,喷洒波美5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这一步骤能有效除灭转主寄主上的冬孢子。
药剂防治。在冬孢子角胶化前及胶化后进行2-3次喷洒,可选用50%硫磺悬浮剂400倍液、15%三硅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15%三硅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加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15%三硅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约15天喷洒一次,防治1-2次。
山楂树锈病的孢子喜欢高温潮湿的环境,由于春夏天气变化多端,风雨阴天较多,这样的温度湿度下,病害的发生会加重,如果种植管理不当,就会出现树叶成片染病的问题。
砍除转主寄主。在山楂园附近2.5-5km范围内不宜栽植桧柏类针叶树。若有应及早砍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