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绿豆细菌性斑疹病是一种危害绿豆的细菌性病害

绿豆细菌性斑疹病,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名词,实际上却是绿豆种植过程中的一大“劲敌”。它不仅影响绿豆的生长,还会降低产量和质量。那么,如何识别和防治这种病害呢?下面就来详细解析一下。

绿豆细菌性斑疹病是一种危害绿豆的细菌性病害
绿豆细菌性斑疹病的症状
症状描述 具体表现
叶片受害 初生浅绿色小点,后变为大小不等的多角形红褐色病斑,病斑逐渐隆起扩大,形成小疱状斑,干枯,表皮破裂后似火山口状,形似斑疹,周围无明显黄晕。
豆荚受害 初生红褐色圆形小点,后变成黑褐色枯斑,稍隆起。

绿豆细菌性斑疹病主要在东北、黄淮流域及广东等大豆产区发生,南方地区发病较重。高温多雨,特别是暴风雨后,叶面伤口较多,更有利于病害的 蔓延。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从无病田留种,精选无病种子播种。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4年以上轮作。

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然后深翻土壤。

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1:1:200倍式波尔多液;30%氢氧化铜悬浮剂800倍液;12%松脂酸铜乳油600倍液;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47%春雷霉素·氧氯化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防治1—2次。

绿豆细菌性斑疹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但只要我们了解其症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就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希望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

在东北的夏末秋初,绿豆田里一片生机盎然,只是,绿豆细菌性斑疹病的阴影却笼罩着这片绿色。这种病害,主要侵扰叶片,严重时豆荚也难逃此劫。叶片上起初出现浅绿色的小点,逐渐演变成红褐色的多角形病斑,隆起、扩大,形成小疱,最终干枯破裂,形似火山口,周围并无明显黄晕。严重时,病斑汇合,组织变褐,枯死,仿佛被火烧过一般。

绿豆细菌性斑疹病是一种危害绿豆的细菌性病害
病害分布与发生规律

面对这样的病害,农业防治显得尤为重要。选用抗病品种是关键。从无病田留种,精选无病种子播种,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4年以上的轮作,有助于降低田间菌源。最后,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并深翻土壤,可以进一步减少病原菌的存活。

在发病初期,可以采用以下药剂进行喷雾防治:1:1:200倍式波尔多液;30%氢氧化铜悬浮剂800倍液;12%松脂酸铜乳油600倍液;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47%春雷霉素·氧氯化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根据病情,视情况防治1—2次。

2023年,东北某地区绿豆种植户李先生面临着绿豆细菌性斑疹病的困扰。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他采取了以下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清除田间病残体,并使用农药进行防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李先生的绿豆田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也显著提高。

未来展望

因为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有效的防治方法出现,帮助农民朋友应对各种病虫害的挑战。同时,加强农业防治,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也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1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