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梅雨季节过后,大闸蟹池塘管理需注意哪些问题

序号 注意事项 具体措施
1 水质管理 保持pH值在7.5~8.5,溶氧每升5.0毫克以上,透明度40厘米左右。
2 病害预防 梅雨季节前消毒,雨后及时泼洒金维安+离子钙,防止应激性蜕壳伤亡。
3 投喂管理 提高饲料蛋白含量,投喂新鲜小鱼和适量螺蛳,添加诱食剂。
4 水草维护 水草上浮时,及时捞去并补充营养,防止腐烂坏水。
5 溶氧保障 自备急救药物,如速氧、分解底改、粒粒氧等,及时加注新水。
6 应激反应 雨后天晴,温差较大,提前做好抗应激准备,泼洒解毒应激精华液。
7 水质改善 水位过高时,放掉部分水,补充有益菌,保持水质清爽。
8 消毒工作 梅雨过后,及时消毒,防止大闸蟹细菌性疾病暴发。

酸性水质不利河蟹对钙的吸收,因此养蟹池水最适的pH值为7.5~8.5,池水溶氧需保持在每升5.0毫克以上,透明度40厘米左右为宜,池中需保持一定的水草。

梅雨季节过后,大闸蟹池塘管理需注意哪些问题

梅雨季节即将来临,此时正值水产养殖生产的关键时期,也是河蟹的生长旺季。如果管理不善将直接影响全年的养殖生产,因此梅雨季节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

入梅前要做好消毒工作

梅雨季节有长时间的阴雨天气,蟹池各类病菌繁殖加快

雨后天晴,温差较大,水草易烂,因此要提前做好抗应激准备

梅雨过后,往往致病菌大量繁殖,加上期间大闸蟹体质较弱,极易感染

六七月份的天气对大闸蟹今后的个头大小等影响较大,尤其是梅雨季节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池塘管理的好坏更是将直接制约七、八月份的保草成功率、蟹蜕壳翻身率及病害发生率。

梅雨时节养殖大闸蟹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调水:池塘存在各种不良水色时,要及时针对性处理。

稳水:保持水质稳定,避免水质突变对大闸蟹的影响。

梅雨季节过后,大闸蟹池塘管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养殖户的收益。因此,广大养殖户要重视梅雨季节过后的大闸蟹池塘管理工作,确保大闸蟹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水质调控:保持池塘生态平衡
梅雨季节过后,大闸蟹池塘管理需注意哪些问题
防病措施:预防胜于治疗

梅雨季节,蟹池中病菌繁殖速度加快,需提前做好消毒工作。一旦发现池塘边或草丛中有蜕壳后的蟹壳,应立即使用金维安和离子钙进行泼洒,以防止应激性蜕壳伤亡。

水质恶化时,水位过高的塘口可适当放水,同时补充有益菌,如靓水、FS活力菌,以保持水质清爽,减少有机污染物蓄积。梅雨季节,水草易烂,需及时捞去上浮的水草,防止腐烂坏水。

投喂策略:营养均衡促生长

梅雨过后,应提高饲料蛋白含量,选用优质商品料配合新鲜小鱼投喂,并添加适量诱食剂,如金维安、CB活力素等,以促进大闸蟹体质恢复,增强活力。

环境控制:应对温差与应激

雨后天晴,温差较大,水草易烂,需提前做好抗应激准备。可外泼解毒应激精华液,内服金维安,内外结合抗应激。梅雨季节,气温低、湿度大,需关注水草、藻类光合作用不足的问题。

梅雨过后,致病菌大量繁殖,大闸蟹体质较弱,易感染疾病。建议第一时间消毒,防止大闸蟹细菌性疾病暴发。使用无刺激的消毒剂,如优碘或蛭菌110,避免水质加剧浑浊,刺激大闸蟹。

增氧设备:确保溶氧充足

梅雨季节,大部分养蟹户需自备速氧、分解底改、粒粒氧等急救药物,及时加注溶氧丰富的新水,确保池塘溶氧条件充足,防止形成懒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1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