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野鸡养殖成为致富新途径,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我市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特色养殖业,形成了产业多点开花、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不仅为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更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活力。农田野鸡泛滥,一顿操作猛如虎,遭殃的却是老百姓。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苏建的养殖技术越来越成熟,优质客户群越来越多,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创业,还与梓桐村村集体经济合作,收购玉米、小麦以及村民种植的没有达到市场化标准...
近年来,郭河乡积极探索庭院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充分利用本地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带动发展林下生态养殖、羊肚菌种植等一批原生态、高品质的生态产业,不但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向利好,同时也拓....林下生态养鸡只是武都区郭河乡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美丽缩影。郭河乡绿化村依托林地资源丰富,林木茂密的自然资源优势,今年以来,发动村民在房前屋后利...
近年来,茄子河区因地制宜,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将发展经济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打造本地农村特色品牌,通过发展特色养殖助力乡村振兴、助农增收致富...
杠寨村的荒坡上,除草、刨坑种植天麻;大冲村的树林中,搭架、盖棚新建山鸡养殖场……田野里、阡陌上,林下经济探索如火如荼,丛林间、田坝头,干...
总体发展格局,高标准推进前厢林粮集约发展区、环宝石湖生态康养发展区和后厢森林资源培育利用示范区建设,擘画了新时代森林四....山坡这一边,...
助力科技农业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种养殖和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的新路子。坚韧的农业追梦人肖雯月,培养出良好职业道德,她大公无私、乐于...
推动现代农业创新融合,凝心聚力、奋楫笃行,蜕变:循环农业树榜样 度假村被迫停业后,漫长的申述过程导致张大娘家庭的巨大变故。2015年张大娘愤然带着两个女儿回到老家蟠龙村,重振旗鼓带领乡亲们打造稻田生态种养植。 从最初的流转土地100多亩开始发展,生意慢慢有了起色,可后来销售不增反而还逐渐下滑
花冠子、小脚杆、一身花花绿绿的羽毛……4月5日,在梁平县复平乡小山村伍山海养殖的特色野鸡场里,一群野鸡见到陌生人就乱飞乱叫。
“眼下,生态野鸡肉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需求旺盛,每公斤的价格卖到了60多元,养野鸡不赚钱才怪!”伍山海乐呵呵地说。
去年春节,伍山海回到家中,请家里熟悉电脑的弟弟在网上查找养殖野鸡的信息。不查不知道,生态野鸡肉的市场价格已经涨到每公斤60元,差不多是本地养殖土鸡价格的3倍.
生态野鸡肉的价格不断上涨,让伍山海动摇了再出去打工的想法,而今梁平开展的效益农业创收工程,促使他下决心养殖生态野鸡。
和家人商量好后,伍山海带着弟弟坐火车北上吉林、东去湖北、南下广州,考察野鸡养殖。经过认真分析对比后,伍山海拿出近2万元资金,从临近的湖北利川购买了100只种鸡,建起养殖场,走上了生态野鸡养殖致富之路。
野鸡可不能养成家鸡
“人工养殖野鸡最难的地方,是如何保持野鸡的天然野性和绿色生态性。如果把野鸡养成家鸡,那就没有多大的经济价值。”伍山海说。
为保持野鸡的“野性”成份,他利用四周的竹子、购买铁丝网、纱窗为野鸡建起了近100平方米的“运动场”,野鸡在里面飞来飞去而不至于飞走。每天要赶野鸡“起飞”,增加野鸡的运动量;在喂养上,他根据野鸡的饮食习性,主要喂养稻谷、玉米、高粱、虫子、石子、蔬菜、中草药等,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为了降低饲养成本,他自己还种植了十亩蔬菜。
经过近一年的摸索试验,伍山海终于掌握了野鸡的生活习性,掌握了野鸡下蛋、孵化、饲养、防疫等技术难关,其孵化的生态野鸡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第一批生态野鸡苗每只卖到了20元。
销路好就打算扩规模
“在销售问题上我根本不用担心,卖给我种鸡的利川公司已经承诺了要回购,而且还有不少餐馆老板希望和我合作。等我的养殖规模再壮大一点,我就要建一个网页,上网销售。”伍山海说。
提到养殖野鸡的好处,伍山海津津乐道。野鸡体质好,抗病力强,几乎不得病,饲养起来比较容易。而且野鸡吃得少,食量仅是家鸡的一半,主要是吃粮食和蔬菜,养一只野鸡的成本还不到养一头普通家鸡的一半,其利润却是普通家鸡的2-3倍。
看到伍山海养生态野鸡能赚钱,小山村的一些农户也对生态野鸡养殖产生了兴趣,纷纷登门向伍山海请教养殖技术。伍山海正计划着扩建野鸡养殖基地,准备再买100只种鸡,今年争取出栏400余只,盈利5万元的目标。
年份 | 养殖规模 | 盈利目标 |
---|---|---|
2023年 | 100只种鸡 | 5万元 |
2024年 | 200只种鸡 | 10万元 |
2025年 | 300只种鸡 | 15万元 |
生态野鸡养殖成为致富新途径,助力乡村振兴。的部分结束,接下来是生态野鸡养殖:乡村振兴新引擎。
技术升级,打造生态养殖新模式苏建是梓桐村的一名养殖户,他起初的养殖技术并不成熟,但因为时间的推移,他的技术越来越精湛。他不仅学会了如何与野鸡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还掌握了绿色生态养殖的方法。他利用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以及村民种植的未达到市场化标准的农作物,为野鸡提供天然饲料,确保了野鸡的品质和健康。
苏建的成功并非孤军奋战,他与梓桐村村集体经济合作,共同发展野鸡养殖。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让村民受益,也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通过收购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村民的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
如今,梓桐村的野鸡养殖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生态野鸡肉因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市场需求旺盛,价格不断攀升。这不仅为村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也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特色养殖,助力农村特色品牌打造 循环农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科技农业,推动现代农业创新融合 循环农业树榜样,度假村转型成功伍山海说,人们对食品的生态、安全要求不断提高,野鸡养殖在未来几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生态野鸡进农家,一定会为农民“奏”响致富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