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大叶茼蒿栽培技术,关注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大叶茼蒿,作为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蔬菜,其栽培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大叶茼蒿的播种、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助您轻松掌握这一绿色蔬菜的种植之道。

大叶茼蒿栽培技术,关注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一、播种技巧

大叶茼蒿的播种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夏、秋三季,其中秋播的生长期较长,产量较高。

步骤 具体操作
1. 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控干。
2. 在15~20℃条件下催芽,待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3. 撒播每667平方米播种3~4千克,条播的,在畦内按15~20厘米的行距开沟,沟深1厘米,浇透水。每667平方米用种量约2千克。
4. 播种后覆土1厘米厚。早春播种后应加盖地膜防寒;早秋播种时因气温较高,出苗困难,应增加播种量,播种后应遮荫防高温、日晒,并每天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二、施肥方法
步骤 具体操作
1. 每667平方米用优质农家肥2500~4000千克,过磷酸钙50~100千克,碳酸氢铵50千克。
2. 深翻土壤,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匀。
3. 耙平后做畦,畦宽1~1.5米。
4. 间苗后幼苗第二片叶展开时可浇第一次水。定植后的2~3天内应每天喷1~2次小水,以后每天早晨或晚上各浇一次小水,直至缓苗。
5. 当植株长到10~12厘米时开始第一次追肥,每667平方米用尿素10~20千克,追肥后随即灌水。
三、病虫害防治

大叶茼蒿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病虫害问题,

病虫害 发病特点 防治方法
叶枯病 病菌以菌丝体及分孢坐在病株上或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越冬 及时清除病残体,加强田间管理,避免田间湿度过大
霜霉病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或寄主植物上越冬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及时清除病残体
褐斑病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 加强田间管理,避免田间湿度过大,及时清除病残体

在播种大叶茼蒿之前, 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理想的土壤应该是肥沃、疏松的砂壤土。在河南地区,我们通常会选择在秋季进行播种,因为此时气候适宜,生长期长,产量高。每667平方米的种植面积,可以使用2500至4000千克的优质农家肥,以及50至100千克的过磷酸钙和50千克的碳酸氢铵,确保土壤肥力充足。

大叶茼蒿栽培技术,关注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播种时,可以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24小时,之后捞出控干。在15至20℃的条件下进行催芽,待种子露白即可播种。撒播每667平方米需用种量3至4千克,条播则需按15至20厘米的行距开沟,每667平方米用种量约2千克。播种后覆土1厘米厚,早春播种时还需加盖地膜以防寒。

播种后,需要及时进行间苗和除草,保持田间清洁。当幼苗长出1至2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间苗,撒播的留苗距离为4厘米见方。同时,结合间苗进行除草。茼蒿生长期间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在生长期中,每667平方米可追施尿素10至20千克,以促进植株生长。

大叶茼蒿常见病虫害包括叶枯病、霜霉病和褐斑病等。防治方法包括及时清除病株,减少病原传播。叶枯病可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霜霉病可用72%的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褐斑病可用50%的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

五、采收与储存

大叶茼蒿的采收通常在播种后40至50天进行,苗高约20厘米时,贴地面割收。采收后,茼蒿应在0℃的条件下储存,可储存10至14天。在常温下,储藏1天,叶片即见萎蔫。相对湿度最好为98%至100%,但不能有凝结水聚于叶上,否则易腐烂。采收后立即预冷相当重要。

六、未来展望

因为人们对绿色蔬菜需求的增加,大叶茼蒿的市场前景广阔。通过不断优化种植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大叶茼蒿有望成为更多家庭餐桌上的常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0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