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台镇农民利用烟套红薯技术,年收入超70万
在我市尚有22.47万名贫困人口中,产业扶贫对象达8.88万人,占比39.52%。面对这一现状,如何培育扶贫主导产业,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成为关键。仙台镇农民通过烟套红薯技术,成功实现了年收入超过70万元,为产业扶贫提供了成功案例。
孙保军是叶县仙台镇的一名种地能人,自2011年起,他从租种200亩烟叶起步,逐步扩大种植面积,如今全村1120亩地通过土地流转,他一人就种了800亩,成为全镇最大的种地大户。
八里镇东甲村地处优越,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质疏松、通气性好,为烟薯25号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东甲村的烟薯25号烘烤后,口感细腻,深受消费者喜爱。短短几年间,村民的腰包鼓了又鼓,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孙保军深知种地需要人力,于是动员妻子组织村上的妇女帮忙干活,并支付工资。农忙时,机械不够用,他与机械能手黄松江商量成立了农机服务队,按天给报酬。全村不足300口人,可参与务工的村民就有160多人,农忙时甚至请邻村的人过来帮忙。
烟薯25号是孙保军种植的第四个年头,与之前的老品种地瓜相比,产量翻了一番,收入也更高。今年丰收,一亩地瓜的收入预计会更高。
46岁的黄莲花常年带着短工队给孙保军干农活,一年收入2万多元。她自豪地说:“前年我把全家4.5亩地给了保军种,又在他这儿干活,三份收入一年少说也能挣四五万元。”
孙保军的800亩烟套红薯今年长势喜人,红薯和烟叶两项收入预计能挣70多万元。他说,租种的土地每年每亩租金800元,农资厂家直接送货上门,每亩地可节约成本200元左右,800亩就是1万多元。
科学施肥、田间管理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当烟叶收获后,砍去烟茎留其根系;红薯插后25~30天,结合中耕除草进行施肥,每亩用农家肥750~1000公斤,配合甘薯专用肥75~100公斤及硫酸钾15~20公斤。
年份 | 烟叶收入 | 红薯收入 | 总收入 |
---|---|---|---|
2019 | 20万元 | 50万元 | 70万元 |
2020 | 25万元 | 60万元 | 85万元 |
简单了仙台镇农民利用烟套红薯技术,年收入超70万,探索致富新途径。,现在展开烟套红薯增收,仙台镇农民新路径。的话题。
通过孙保军的实践,我们看到了烟套红薯种植的巨大潜力。在今后的乡村振兴道路上,相信会有更多像孙保军这样的农民,通过创新种植模式,实现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