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天津科大帮扶组助力村庄美化,糯米种植增收

2014年,一群充满热情的专家和村民共同勾勒出一幅美好的图景。那时,鲁文庄的村民对改良糯米的种植还充满疑虑,担心收成和销售问题。只是,在天津科技大学驻村帮扶组的不懈努力下,村民们的担忧逐渐消散,他们开始拥抱新的种植技术,迎来生活的新希望。

天津科大帮扶组助力村庄美化,糯米种植增收

天津科技大学驻村帮扶组的技术负责人华泽田教授,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对农业发展的独到见解,为鲁文庄村带来了“白香糯米”和“黑香糯米”的种植技术。这些新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口感佳,市场前景广阔。

年份 种植面积 预计产量 村民收入
2014 500亩 500吨 预计增加收入10万元
2015 1000亩 1000吨 预计增加收入20万元

2017年8月起,天津科技大学驻村帮扶组正式开始实施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津南区小站、八里台、双桥河、北闸口四个镇的18个困难村被纳入帮扶范围。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种植项目推广,帮扶组助力村庄美化,村民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

在帮扶组的帮助下,鲁文庄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升级,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等,为村民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帮扶组还帮助村民开办淘宝店,协调有机蔬菜大棚种植户用电,全方位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以前,我们村子里的路都是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现在,我们的路修得很好,出行方便多了。”村民张庆良激动地说。

2017年,天津科技大学驻村帮扶组在鲁文庄村开展了“稻梦空间”稻田画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这个项目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还为村庄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项目,让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让我们的村庄变得更加美丽。”天津科技大学驻村帮扶组负责人华泽田教授说。

经过对天津科大帮扶组助力村庄美化,糯米种植增收,村民生活改善。的讨论,现在轮到科技赋能乡村,糯米增收致富。

在东营市,市直机关干部下派帮扶工作已持续多年。市油区办先后派出14批、共43名工作人员参与帮扶,以“前方出题目、后方做文章”为工作思路,助力村庄发展。

天津科大帮扶组助力村庄美化,糯米种植增收

在司田村,帮扶组用“大伙儿共同努力啊,盯住施工质量,把咱们自己的家园建设好!”的话语激励村民。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后,帮扶组经常以此类话语鼓舞人心,为村民打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津南区高标准打造18个村医疗卫生室,进一步完善镇村一体化建设,并对部分老旧卫生室进行重建。此外,困难村低收入困难群体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100%,为村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在鲁文庄,村民张庆良站在金黄色的稻田里,自豪地介绍着“白香糯米”和“黑香糯米”。这两种糯米是天津科技大学教授华泽田培育的,今年是首次种植,即将迎来收获。

从2013年起,天津科技大学在鲁文庄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帮扶干部不仅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农作物价值,还向“天津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申请到420万元的建设经费,对村里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今年“十一”期间,村里的首批七家渔家院正式营业,吸引了众多游客。

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作为该平台的首个城市行,通过销售贫困农户生产的农副产品,实现精准扶贫。黔江区棚户区改造项目为省级保障性住房项目,将极大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居住条件。

在鲁文庄,村民勾树生表示,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帮扶组的同志们。他们在脱贫攻坚战中,在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驻村帮扶组的大力帮助下,村集体产业得到发展,收入明显增长,全村正迈向小康之路。

未来,驻南任庄村帮扶组将在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的领导下,继续扎根一线,与村两委一道拓展帮扶领域、优化帮扶方式,全力以赴助力南任庄村进一步发展。

在达里雅布依村,村民被探险家称作沙漠最后的守望者。这个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村子,近年才逐渐揭开神秘面纱。津云记者走进达里雅布依村,见证了村民们的日常生活。

从基础设施建设、特色种植项目推广,到新学校的落成,一项项精准帮扶举措助力村庄美丽,村民富裕。天津市科技局驻村帮扶组技术负责人表示,他们将不断拓展帮扶领域,优化帮扶方式,为村民创造更多福祉。

这次种植的水稻由天津科技大学教授华泽田培育,一年前由天津科技大学驻村“村官”、科大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石文建带到鲁文庄。石文建表示,他们希望通过提升糯米的品质,为村民增加收入。

今年6月15号“白香米”和“黑香米”种植后,就收到订单,这让村民吃了颗定心丸。看到改良后带来的效益,“驻村”干部又开始准备明年种植时在稻田上打造一片供游客观赏的“稻梦空间”稻田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50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