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玉米斑须蝽是玉米田常见害虫,以成虫和若虫刺吸玉米叶片汁液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只是,玉米斑须蝽这个“隐形杀手”却时刻威胁着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它以成虫和若虫的身份,刺吸玉米叶片汁液,造成叶片斑点,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那么,如何有效防治玉米斑须蝽呢?本文将为您揭晓。

玉米斑须蝽是玉米田常见害虫,以成虫和若虫刺吸玉米叶片汁液
玉米斑须蝽的危害

玉米斑须蝽成虫体长8-13.5mm,宽6mm,椭圆形,呈黄褐色或紫色,密被白绒毛和黑色小颗点。触角黑白相间,喙细长,紧贴于头部腹面。翅小盾片末端钝而光滑,呈白色。

玉米斑须蝽以成虫在田间杂草、枯枝落叶、植物根际、树皮及屋檐下越冬。4月初开始活动,4月中下旬交尾产卵,4月底至5月上旬幼虫孵化。一代成虫于6月中旬为产卵盛期,第二代于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幼虫孵化,8月中旬开始羽化成虫,10月上中旬陆续越冬。

1. 农业防治

越冬卵孵化前清除棉田及周围杂草。

合理密植,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

选用抗虫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

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卵孵化后在越冬虫源集中地喷洒丙溴磷等1500倍液,减少越冬虫源。

苗期用辛硫磷等内吸性有机磷农药滴心,可保护天敌,兼治苜蓿盲蝽、蚜虫和红蜘蛛等害虫。

发生盛期可用辛硫磷、马拉硫磷、毒死蜱等1500倍液喷洒。

4. 灯光诱杀

在玉米田安装杀虫灯,诱杀成虫。

玉米斑须蝽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农民朋友从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灯光诱杀等多方面入手,综合施策,才能有效控制玉米斑须蝽的危害,保障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 作用
农业防治 清除杂草、合理密植、轮作等
化学防治 喷洒农药、滴心等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控制数量
灯光诱杀 诱杀成虫

玉米田中,斑须蝽以其独特的生物特性,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了不小的困扰。这种蝽虫,别名细毛蝽、斑角蝽、臭大姐,学名Dolycoris baccarum,属于半翅目蝽科。它主要寄生于玉米、麦类、水稻、高粱、棉花、果树等多种植物上。在玉米田中,斑须蝽主要蛀食根部,破坏生长点,造成心叶枯死、次生心叶腐烂,甚至刺吸嫩叶、嫩茎及穗部,导致茎叶凋萎,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防治策略实践分享
玉米斑须蝽是玉米田常见害虫,以成虫和若虫刺吸玉米叶片汁液
案例分析:绥化地区防治成效

以绥化地区为例,近年来,该地区玉米斑须蝽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通过实施上述防治策略,绥化地区在2023年的玉米种植中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成效。数据显示,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后,玉米斑须蝽的发生率降低了40%,产量提高了15%。

未来展望:科技助力防治

因为科技的发展,未来在玉米斑须蝽的防治上,我们将看到更多科技手段的应用。例如,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引入天敌昆虫,以降低斑须蝽的种群数量;运用遥感技术,实时监测蝽虫的分布和密度,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有信心在不久的将来,为玉米种植创造一个更加健康、高效的生长环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9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