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式牛蛙养殖技术,一种高效、环保的养殖模式
在探索高效、环保养殖模式的道路上,流水式牛蛙养殖技术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这种养殖方式凭借其独特的优势,为我国牛蛙养殖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流水式牛蛙养殖,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山区地势落差自然流水进行全天候换水的牛蛙养殖方式。这种养殖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水质清新:由于全天候换水,养殖池内水质始终保持清新,有利于牛蛙生长。
养殖效率高:流水式养殖可以缩短牛蛙的生长周期,提高养殖效率。
环保无污染:养殖过程中无需添加化学药品,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项目 | 具体要求 |
---|---|
育苗池 | 每口面积32平方米,池高1~1.2米,池内平底,从进水口处往排水口倾斜,坡度为1%~15%。 |
排水口 | 排水口应设置在养殖池的一端,保证养殖池内水流畅通。 |
进水口 | 进水口应设置在养殖池的另一端,保证养殖池内水质清新。 |
在牛蛙养殖过程中,饲养管理技术至关重要。
分级饲养:为防止发生互相残食的现象,每隔一段时间要及时将规格相差较大的个体进行筛选分级,把规格相同的牛蛙调整到同一口池进行饲养。
疾病防治:牛蛙养殖过程中要确实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放养前进行清塘消毒,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杀灭敌害生物和病原体。
饵料投喂:饵料的投喂做到“四定”,即定点、定时、定量、定质。日投饵量保持在蛙体重的7~15%,投饵量除按蛙体重计算外,还应根据气候、水质及残饵等情况酌量调整。
4. 案例分享某养殖户在山区池塘从事牛蛙养殖,通过采用流水式养殖技术,年亩产量从原来的1万公斤提升至2.5万公斤,养殖效益显著提高。
牛蛙养殖池建设:因地制宜,科技先行在福建省闽侯县,养殖户池志珍运用了流水式牛蛙养殖技术。她挑选了水源充足、排灌便利的山区池塘,每100平方米建造一个大池,再将其分为四个小池。池埂高40厘米,坡度为1:3,保证水位在30至40厘米之间,确保水质清新。此外,她还采用了40目的筛绢网围住池子,防止牛蛙外逃,并通过黑色太阳网遮荫,减少夏季太阳直射。
在牛蛙养殖过程中,为防止互相残食,池志珍每隔一段时间会对牛蛙进行筛选分级,将规格相同的牛蛙调整到同一口池进行饲养,同时控制养殖密度。此外,她注重疾病的防治,放养前进行清塘消毒,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并定期用漂白粉或强氯精全池遍洒消毒。在投喂方面,池志珍采用“四定”原则,即定点、定时、定量、定质,保证牛蛙健康成长。
通过采用流水式牛蛙养殖技术,池志珍的养殖效益显著提升。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她的年亩产量达到了2万公斤左右。这一成果得益于科学的管理和精细的操作。在未来的发展中,池志珍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并尝试将这一技术推向更多地区,帮助更多养殖户提高养殖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