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水产部门应对金鲳鱼灾情,保障渔业稳定
近日,广西钦州水产部门紧急应对金鲳鱼灾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渔业稳定,助力养殖户渡过难关。
受连日暴雨影响,钦州龙门港镇南村渔港码头,大量的船舶陆续靠岸,船舱里满载的金鲳鱼大部分已死亡。截至7月30日晚7时,金鲳鱼共受灾6851箱,重量达3425.5吨,直接经济损失约6850万元。
钦州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李远钦表示,金鲳鱼死亡系连日降水导致海水盐度降低等因素造成。
应对措施
组织人员帮助金鲳鱼养殖户抢收尚存的金鲳鱼。
协调码头、提供车辆、船只、冰块、冷藏、装运等便利条件,尽可能的帮助群众减少经济损失。
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对因灾死亡的鱼类进行清理。
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向金融等有关部门争取向受损的养殖户,进行各方面各层次的支持。
探索包括金鲳鱼在内的鱼类产品,各类养殖产品的保险产品,以满足不同养殖户的差异化需求,降低养殖风险。
灾后处理8月4日,记者 跟随钦州市水产部门人员来到钦州港七十二泾海域查看金鲳鱼灾后的处理情况。看到海面上原来漂浮着大量死亡的金鲳鱼已基本无害化处理完毕。
未来展望水产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离岸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是去年引进的新技术,今后他们也会慢慢引导养殖户从近海的传统养殖向离岸抗风浪网箱养殖模式的转变。
数据统计受灾养殖户 | 受灾金鲳鱼箱数 | 受灾金鲳鱼重量 | 直接经济损失 |
---|---|---|---|
341户 | 6851箱 | 3426吨 | 超过7500万元 |
第9号台风“威马逊”给广西钦州的渔业生产带来了毁灭性打击。7月29日,对于钦州湾的金鲳鱼养殖户注定是一个痛苦的日子...
据了解,染病的金鲳鱼不仅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反而以低价出售到合浦进行冷冻加工,再销往全国各地。钦州港多个码头最近几天都有大量染病的金鲳鱼在进行交易,这些染病的金鲳鱼来自于附近海域的养殖,得病的鱼被低价出售。据知情人士提供的视频,船上的金鲳鱼已经死亡并被浸泡在冰水里,其中不少鱼身上都出现了破损的形态。
自7月份高温期以来,华南各主养产区的网箱、鱼排发病率高达90%以上,广西钦州港的情况尤为严重,损失惨重。近日,钦州市民向新闻频道反映,在钦州港一带,不少养殖的金鲳鱼出现了发病死亡的情况。只是,这些鱼不仅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反倒是被低价出售到北海市合浦县进行冷冻加工,再销往全国各地。
李局长还提到:“为了进一步探索包括金鲳鱼在内的鱼类产品,我们正积极争取资金和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降低养殖风险,促进养殖户尽快恢复生产。”
在抢收金鲳鱼的过程中,一些渔民抱怨称,此次金鲳鱼损失惨重,是因为上游水闸放闸前,有关部门未及时告知,导致大量洪水涌入下游,渔民没有做好防范工作。记者了解到,龙门港镇地处钦江、茅岭江两大河流入海口,而两条大江均设有水闸,近日的水闸放闸没有及时通知渔民。
为了帮助养殖户减少损失,水产部门还协调有关码头企业免费增加和开放码头供渔民作业等便利条件,指导养殖户及时抢收金鲳鱼,送往市场上销售。
“钦州水产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开始,钦州有80多户开始进行深水网箱养殖试点,从此次受灾情况来看,这些养殖户受损度很低。在抢收金鲳鱼的过程中,受损的养殖户得到了及时的帮助。”
在合浦县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作出快速反应的同时,我们的记者还联系了钦州市农业农村局,对钦州港附近的金鲳鱼养殖基地——红白石海域进行了调查。
据了解,灾情发生后,钦州市水产部门还组织人员帮助金鲳鱼养殖户抢收尚存的金鲳鱼,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提供便利条件,尽可能减少群众的经济损失,并采取措施帮助渔民尽快恢复生产。
记者站在离岸抗风浪网箱上,了解到这种网箱与传统近岸网箱相比,具有更好的抗风浪能力。去年,它就经受住了威马逊台风的考验,今年在洪涝灾害面前,损失也不大。
网友发帖表示:“天灾人祸,其中天灾是最不可把控的,龙门港渔民们因为台风的到来,损失惨重,辛苦也付之东流。哪想到台风过后,就全翻肚在了网箱里。对于鱼的大批量死伤,可能是台风过后,海水比较浑浊,淤泥翻滚后,把鱼的鳃堵塞住了。”
据介绍,连续的暴雨及大量江水排入海中,导致海水盐度急剧下降,是造成大批量金鲳鱼死亡的原因。而在同一海域的离岸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的金鲳鱼却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金鲳鱼、红鱼、泥猛、黄腊、黑腊、圆头腊……,大大小小,几乎全部死亡。5月13日,一夜之间损失惨重……”广西钦州港果子山村沙墩坪渔排养殖户欲哭无泪。
连日暴雨导致3400吨金鲳鱼暴毙,事发钦州龙门港,直接经济损失约6850万元。渔民质疑鱼死亡与上游抽闸泄洪未及时告知有关,水闸部门回应称系误解。
渔业专家告诉记者,近年来,在钦州的金鲳鱼养殖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小瓜虫的病例,相关部门也一直在积极防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