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万尾鳙鱼苗放流庐山西海,助力生态修复
3月11号,武宁县渔业办在该县旅游码头举行渔业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将35万尾,32000多斤鳙鱼鱼苗放流到庐山西海,开始了今年渔业资源的首次增殖放流活动。
生态环境保护基金会签订全省首份生态修复项目合作协议,基金会将200万元资金委托给庐山西海相关部门,打造庐山西海云居岛生态环境司法教育展示项目,并对部分岛屿实施生态修复。 根据协议,庐山西海将建设环境司法教育宣传基地,以视频、滑轨电视等多形式宣传环境司法保护教育。同时,还将对云居岛、箬溪岛、花果山的裸露区域,采取种植多种景观树、草,对三岛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江西思华生态环境保护基金会在后期将会连同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共同加强对生态环境修复和环境司法教育基地建设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成为江西省司法环境保护和宣教的样板,助力江西生态保护事业。
2018年6月29日,雷某、雷某某、田某某三人在未取得渔业捕捞许可证的情况下,携带背负式电鱼机在武宁县庐山西海水域内电捕鱼5公斤。三人归案后主动认识错误,积极购买10000元鱼苗进行增殖放流,用于修复受损生态。
近年来,武宁县人民检察院积极创新生态检察工作理念,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积极拓展生态检察工作法律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建立与渔政、林业、水利等部门的司法联动机制,探索开展增殖放流、补植复绿、湿地改造等有效措施,为更加优化庐山西海水生态环境,切实保护好庐山西海的绿水青山,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积极为“建设秀美富裕、宜居宜业新庐山”提供法治支撑。
通过人工增殖放流,可以有效实现以鱼养水,净化西海水质,保护渔业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业增产、增效和渔民增收的作用,保持武宁渔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武宁县每年都会有计划地向庐山西海水域增殖放流大量的鲢鳙鱼种.近日,武宁县在县城麻源水库码头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活动,向庐山西海水域...
县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在进贤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示范基地开展“增殖放流共育河湖”活动。.在工作人员和现场群众的见证下,共计22万尾鱼苗相...
本次活动共放流了300万尾以本地为主的不同类型的鱼苗到西江里,可以有序恢复原有的物种,进一步丰富西江渔业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维护生态系统稳...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怀化安江、贵州三板溪等地积极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对湘华鲮、胭脂鱼、中华倒刺鲃、白甲鱼等珍稀鱼类开展抢....由农业农村部...
2016年以来,江西庐山西海在特定区域实施100天禁港休渔制度,2018年又制定了100万斤野生鱼类的捕捞限额制度和预警捕捞制度,同时制...
“此次放流的10万余尾鱼苗,主要有鲢鱼、鳙鱼、草鱼等品种。通州区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杨建新表示,该院将持续发挥刑事与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积极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不断探索补植复绿、增殖放流、认购碳汇等生态司法保护和修复新模式,推动受损生态得到及时修复。
事公益诉讼案,通过办案让违法者认罪服罚,主动及时赔偿生态修复费,将这笔款项用于购买鱼苗增殖放流,促进案发江河流域的生态恢复。南海检察院通过公益诉讼,让违法者为恢复受损公益付账买单,将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赔偿款项用于还原南海的绿水青山!本次活动共放流了300万尾以本地为主的不同类型的鱼苗。
年份 | 放流鱼苗数量 | 放流地点 |
---|---|---|
2018年6月29日 | 10000元鱼苗 | 武宁县庐山西海 |
2018年8月6日 | 10000元鱼苗 | 武宁县庐山西海 |
2016年以来 | 10万余尾 | 江西庐山西海 |
本次活动 | 300万尾 | 西江 |
针对35万尾鳙鱼苗放流庐山西海,助力生态修复。的观点结束,现在看庐山西海放流鳙鱼苗,生态修复新实践。
生态修复,携手共进通过人工增殖放流,庐山西海水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渔业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未来,庐山西海将继续深化生态修复工作,加强与各部门的联动,共同守护绿水青山,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