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衰竭症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牛类疾病
水牛衰竭症,俗称水牛“低温病”,是我国淮河以南水牛养殖地区冬春季水牛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以病牛发生全身性衰竭,各种反应迟钝,体温低于正常为基本特点,是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死亡率、淘汰率甚高。农村养殖网为您详细解析水牛衰竭症。
水牛衰竭症全年均有发生,但主要在12月至次年4月间,其中尤以2月至4月份最为集中。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劳役过度和饲草不良:耕牛在重役之后未能得到适当休息,入冬后仅喂给粗劣的稻草,营养难以补充,加剧了衰竭的发生。
牛体健康状况:老水牛、患有齿病的牛,采食和消化功能减退;或处在妊娠后期和哺乳的母牛,在代谢上处于负平衡状态。
寄生虫的侵袭:淮河以南水稻种植地区,也是肝片吸虫、日本血吸虫和锥虫的流行地区,寄生虫侵袭夺取水牛机体营养,损伤肝脏、心脏机能。
其他因子:如饲喂霉烂稻草以及其他消耗性疾病引起。
临床表现根据病情程度,水牛衰竭症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
程度 | 表现 |
---|---|
轻度 | 多属重役之后卧地不起,或在使役中倒入田中,常发生在农忙季节。牛体膘尚在六、七成之间,体温正常或稍低,起卧费力,其他一般无特异表现。 |
中度 | 起立艰难,常需人扶持方可站立,迈步蹒跚,骨架显露,眼球内陷。食欲稍减,呈轻、中度脱水,但无饮欲。对外反应迟钝,采食、咀嚼、反刍缓慢,心跳在30次/分左右。 |
重度 | 极度消瘦,卧地不起,口、耳、鼻、蹄等末梢部厥冷,眼球深陷,呈中度以上脱水。被毛粗乱,皮肤失去弹性,有的下颌部浮肿。体温在36℃下,胃肠蠕动缓慢,肛门括约肌松弛,排便无力。呼吸缓慢,呼出的气温下降,心跳在30次/分以下。 |
加强饲养管理:提供充足的营养,改善牛舍环境,避免寄生虫侵袭。
消毒:定期对牛舍、饲料、工具等进行消毒,切断病原传播途径。
免疫接种:根据当地疫情,对水牛进行免疫接种,提高免疫力。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维生素、电解质等药物进行治疗。
水牛衰竭症是一种严重威胁牛只健康的病毒性疾病,冬春季节尤为常见。了解其发病季节、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有助于养殖户做好预防工作,降低损失。
水牛衰竭症:冬春季节的隐形杀手 病因探析:多重因素交织水牛衰竭症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劳役过度和饲草不良,重役后未能得到适当休息,入冬后仅喂给粗劣的稻草;二是牛体健康状况不佳,老水牛、患有齿病的牛,采食和消化功能减退;三是寄生虫的侵袭,如肝片吸虫、日本血吸虫和锥虫等;四是其他消耗性疾病,如饲喂霉烂稻草等。
水牛衰竭症的临床表现按其程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轻度病牛大多属重役之后卧地不起,或在使役中倒入田中,常发生在农忙季节;中度病牛起立艰难,常需人扶持方可站立,食欲稍减,呈轻、中度脱水,对外反应迟钝;重度病牛极度消瘦,卧地不起,口、耳、鼻、蹄等末梢部厥冷,眼球深陷,呈中度以上脱水。
防治策略:综合施策,保障水牛健康针对水牛衰竭症,养殖户应采取以下防治策略: 1. 加强饲养管理,确保水牛得到充足的营养和休息; 2. 定期驱虫,预防寄生虫的侵袭; 3. 及时治疗其他消耗性疾病; 4. 提供适宜的饲草,避免饲喂霉烂稻草; 5. 对于病牛,要及时进行补糖、强心和纠正水解代谢失调等治疗。
因为科技的发展,水牛衰竭症的防治将更加高效。未来,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水牛的健康养殖水平: 1. 加强对水牛衰竭症的基础研究,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 2. 开发新型疫苗,提高水牛的免疫力; 3.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抗病力强的水牛品种; 4. 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水牛养殖的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