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鹌鹑配种技术:探讨鹌鹑繁殖过程中的配对、交配及孵化方法

鹌鹑雄鸟和雌鸟不形成固定的配偶关系,而是一雄多雌的婚配制度。鹌鹑繁殖于5到7月。通常到达繁殖地不久雄鸟就进行占区和开始求偶鸣叫。

鹌鹑配种技术:探讨鹌鹑繁殖过程中的配对、交配及孵化方法
鹌鹑舍 建造要点
光线 适中,注意通风良好,防止猫、蛇及鼠等危害。
照明设备 夜晚给鹌鹑须要有光照度,提高产蛋率。
笼子 竹木或铁制成,底部制成大小合适的网状,方便粪便漏下。

实践证明,配比不当将直接影响受精率高低与种鹌鹑的伤残率。一般来说以小群配种为好,因为公鹌鹑斗架少,母鹌鹑伤残率低。

种鹌鹑入笼时,应优先放置公鹌鹑,使其先熟悉环境,占据笼位顺序优势,数日后放入母鹌鹑,防止众多母鹌鹑欺负少数公鹌鹑,提高受精率。

新编特种养殖技术,金锄头网,鹌鹑的配种技术自然交配自然交配中,根据育种和生产的需要,可分别采用以下3种配种方式:

单配或轮配:单配是1只公鹑配1只母鹑,轮配是1只公鹑配4只母鹑,但必须做到每日分别在人工控制下进行间隔交配。这种配种方法很容易弄清血统,受精率高。

小群交配:小群交配通常以2只公鹑配5-7只母鹑。一般种鹌鹑场多采用此种方法,受精率也很高。

大群配种:通常用10只公鹑配30只母鹑,一般种鹌鹑场也采用。不过种鹌鹑太多,争斗现象比较严重,不但影响受精率,且种鹌鹑受伤率也增加。

鹌鹑蛋的保存方法:种蛋保存的适宜温度:蛋产出母体外,胚胎发育暂时停止,随后,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下胚胎又开始发育。当环境温度偏高,但不是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时,则胚胎发育不完全和不稳定,容易引起胚胎早期死亡。当环境温度长期偏低时,虽然胚胎发育速度减慢,但胚胎死亡率也会增加。

鹌鹑早晚的性欲最旺,交配后的受精为最高,如有把握能人工孵化,最好是一年四季都可以让鹌鹑交配繁殖。配种一般雌鹑4个月到1年,雄鹑6个月左右最好,最好是每年要更换。鹌鹑的孵化可用人工孵化器来孵化,孵化前一定要把关好种蛋。

鹌鹑繁育技术:鹌鹑已丧失了就巢性,均需经人工孵化来繁殖后代。自然交配:一般小群配种公母比多为1:2~1:3,大群配种则为10:20~10:30。实施方法:停料4~7天、黑暗,迫使产蛋鹑迅速停产,接着脱落羽毛,然后逐步加料使之迅速恢复产蛋。

由鹌鹑配种技术:探讨鹌鹑繁殖过程中的配对、交配及孵化方法。引发的思考,自然延伸到鹌鹑配种技术:高效繁殖解决方案的方向。

鹌鹑配种技术:探讨鹌鹑繁殖过程中的配对、交配及孵化方法
鹌鹑舍的建造与维护

建造鹌鹑舍时,需考虑光线适中、通风良好,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猫、蛇和鼠等天敌的侵扰。夜间应确保有适宜的光照,这有助于提升鹌鹑的产蛋率。饲养室内应配置不同用途的笼子,如育雏笼、仔鹑笼、成鹑笼和种鹑笼,以及孵化间。笼子的制作材料可以是竹木或铁制,底部应设计成网状,以便鹌鹑粪便能够及时排出。

配种比例的重要性 配种方式详解

根据育种和生产的需要,可采用以下三种配种方式:单配或轮配、小群交配和大群配种。单配或轮配中,一只公鹌鹑分别与一只或四只母鹌鹑交配,并需人工控制交配时间以保持血统清晰,提高受精率。小群交配通常以两只公鹌鹑配五到七只母鹌鹑,这种方法在种鹌鹑场较为常见。大群配种则通常用十只公鹌鹑配三十只母鹌鹑,但要注意争斗和伤残率的问题。

鹌鹑繁育技术要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9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