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健脾益肾
在广袤的我国,有一种被誉为“水中人参”的神奇食材,它就是芡实。芡实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诸多保健功效,堪称健脾益肾、助你健康长寿的绝佳选择。
功效 | 描述 |
---|---|
健脾 | 芡实具有健脾养胃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的人群是一道养生佳品。 |
益肾 | 芡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能有效补肾固精,对于肾虚的人群具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
祛湿 | 芡实具有祛湿止带的作用,对于湿气重的人群,有助于缓解不适症状。 |
据研究,每100克芡实含有8.3克蛋白质、0.3克脂肪、78.7克碳水化物、以及维生素B1、B2、尼克酸等多种营养成分。此外,芡实还含有丰富的钙、铁、磷等矿物质,营养价值极高。
芡实可以用来煮粥、炖汤、做甜品等多种方式食用,
芡实粥:将芡实与粳米一同煮粥,具有补肾固精、利耳目的功效。
芡实莲子汤:将芡实与莲子一同煮汤,具有健脾、益胃、固涩的功效。
芡实炖鸡:将芡实与鸡肉一同炖煮,具有健脾益肾、养胃的功效。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道简单的芡实食用食谱:
材料:芡实5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
1. 将芡实和粳米分别用清水冲洗干净。
3. 旺火煮沸后,改小火煮至熟烂。
4. 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食用。
在选购芡实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粒大、均匀、完整。
身干、色泽白净、碎粒少。
无虫蛀、无粉屑及杂质。
总的芡实是一种具有极高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的食材。适量食用芡实,不仅能满足口感,还能为健康加分,让我们一起探寻这颗“水中人参”的神奇魅力吧!
通过芡实:健脾益肾,助你健康长寿。的铺垫,我们可以开始芡实:肾虚者必备,助你活力满满。
将芡实50克用温水浸泡,洗净备用。选用一只整鸡,清洗干净后放入沸水中略煮,捞出后放入砂锅中,加入泡好的芡实、葱段、姜片、精盐、料酒和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慢炖,直至鸡肉变得酥烂,最后加入味精调味即可。这道菜品具有固精、养胃、益脾的功效,特别适合脾胃虚弱、虚劳乏力、肾虚无力的人群食用。需要注意的是,感冒者不宜食用。
视频播放量728次,弹幕量为0,点赞16次,投币2枚,收藏11人,转发3次。视频作者为中医王小振,他平时坐诊,咨询电话为dh441763。他发布的其他视频包括“年纪轻轻,身体就熬成这个样子,让你对象怎么办?”,“光看中间的裂纹,如果你认为是脾虚,真怕你把自己往绝路上治!”,“舌诊分析:年少不知节制,手活多年,还能恢复吗?”,“倪海厦:养肝补肝第一经方!肾虚耳鸣视力差一招根治解决!”,“粉丝舌像分析:十二年手枪史,现在吃六味地黄丸还有用吗?”,“3味中药煮水喝,补肾又养肝,胃不舒服是好事,胃不好的人,一般不会生大病,嗓子里面总有痰,痰多吐不完……”等。
祖国医学认为,芡实味甘、性平。具有固肾涩精、补中益气、健脾除湿的功效。适用于慢性泄泻、小便频数、遗精滑精等治疗。专家告诉我们,芡实是一种能够健脾补肾的食材,常吃能够延年益寿。芡实被誉为“水中人参”,具有健脾养胃、益肾固精的作用。下面为您介绍几种芡实的食疗养生方。
芡实虽然价格亲民,但和海参一样,也被誉为“水中人参”,具有健脾养胃、益肾固精的作用。以下三个食疗养生方,可以帮助您补肾又祛湿。近期南方寒潮来袭,湿气较重,湿气长期滞留在身体内,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危害,如胸闷、肠胃不佳、四肢无力、容易困倦等症状。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方法。
俗称“鸡头果”,分布在我国南北各地的沼泽湖泊,与菱角、莲藕、荸荠并列为四大水生蔬果。在选购芡实时,以粒大、均匀、完整、身干、色泽白净、碎粒少、无虫蛀、无粉屑及杂质者为佳。色泽白亮、粒上残留的内种皮为淡红色的属于优质,色萎暗,内种皮为褐红色,质较差。齿咬松脆易碎的为身干,带韧性者为身潮。
沧州明洁药用包装有限公司发布信息显示,芡实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非常高,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功效,但芡实也有一定的禁忌。下面为您详细介绍一下芡实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
芡实30克、莲子15克共用温水浸泡、洗净,入锅后加适量清水,用旺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煮至熟烂,加适量白糖服食,连续1个月。功能健脾、益胃、固涩。适用于遗精、滑精、带下、小便频数等治疗。芡实被称为“水中人参”,补脾去湿,益肾固精,关键越吃越长寿!本视频由传承中医王小振提供,播放量为30564次。
广东人对芡实都不陌生,芡实又称鸡头米、鸡头莲、刺莲等,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功效,有“水中桂圆”的美誉,是家庭煲汤常用的食材。芡实性味甘、涩、平,入脾肾二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其补肾效果强于山药,祛湿效果优于红小豆,镇静效果强过莲子,可以说是一种被埋没的补益佳品。鸡头米又叫做芡实,是一种水生植物的种子,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池塘湖泊都可以种植。
芡实一般分为南芡和北芡两种。南芡粒大圆整,色白洁净,表面略有皱纹,顶端有一凹形小圆心,以产自苏州市郊南天荡的为最好。北芡以山东东平湖芡实和河北白洋淀的鸡头果最负盛名。此外,安徽、湖南、湖北等省也有出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