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子种植需掌握适宜土壤、光照、水分等条件
覆盆子,别名复盆子、覆盆莓、乌藨子等,为蔷薇科悬钩子属的木本植物。其藤状灌木,高1.5-3米;枝细,具皮刺,无毛。单叶,近圆形,直径4-9厘米,两面仅沿叶脉有柔毛或几无毛,基部心形,边缘掌状5深裂,稀3或7裂,裂片椭圆形或菱状卵形,顶端渐尖,基部狭缩,顶生裂片与侧生裂片近等长或稍长,具重锯齿,有掌状5脉;叶柄长2-4厘米,微具柔毛或无毛,疏生小皮刺;托叶线状披针形。
条件 | 要求 |
---|---|
光照 | 良好的散射光,忌暴晒 |
土壤 | 土质疏松、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微酸性至中性砂壤土 |
水分 | 充足,但不宜过多 |
温度 | 喜冷凉气候,忌炎热 |
覆盆子的繁殖方法有根蘖繁殖、分根繁殖、扦插繁殖和压条繁殖。
根蘖繁殖:2-3月,挖取由根蘖苗长成的植株,经适当修剪后,分株假植或定植。
分根繁殖:在早春根茎上的不定芽还未出土时,挖取根茎,按长10-15厘米切断,斜插或浅埋,保持土壤湿润,以利成活。
扦插繁殖:在春季萌芽前剪取一年生枝条,将枝条剪成15-20cm作插条,按行株距10cm×5cm插入苗床,覆膜保温保湿,苗高50cm即可了圃定植。
压条繁殖:7-8月,将母株接近地面的一年生枝条压入土中,枝条入土部分割伤。翌年春,将压条长出的幼苗截离母体,另行栽植。
2. 整地与移栽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缓坡地,深翻整地。按株行距50厘米×100厘米或100厘米×100厘米移栽。移栽前施足基肥,施农家肥每株3~5千克。
3. 田间管理移栽前施足基肥,生长期适时修剪整形,搭架引缚。在定植后每年中耕、除草、追肥3-4次。生长期适时修剪整形,搭架引缚。
1. 注意防治病虫害,如霉病、茎疫病、柑橘叶锈病等。
2. 及时摘除病叶、病枝,集中销毁。
3. 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宜过多浇水。
4. 注意修剪,保持植株通风透光。
以上提到的是一些覆盆子的种植方法和技巧,你是否对覆盆子的种植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朋友们有没有发现,覆盆子的繁殖方式多样,生命力顽强,属于比较容易种植,那么,你是否心动了,想要自己来种植覆盆子呢,如果有想法了就要赶紧行动起来了。
从覆盆子种植需掌握适宜土壤、光照、水分等条件,了解其生长习性,才能保证产量与品质。出发,我们现在转向覆盆子种植:因地制宜,技术先行。
覆盆子,一种生命力旺盛的藤状灌木,高可达1.5-3米。其枝条细长,带有皮刺,叶片呈圆形,边缘有深裂。这种植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并不苛刻,适应性极强。在山坡、路边、灌木丛中,覆盆子都能茁壮成长。它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光照有良好的散射光需求,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微酸性至中性砂壤土更佳。
覆盆子的繁殖方式多样,包括根蘖繁殖、埋根繁殖、扦插繁殖和压条繁殖。根蘖繁殖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春天挖取根蘖苗,修剪后进行分株假植或定植。埋根繁殖则是将根茎上的不定芽挖出,按段切断后斜插或浅埋。扦插繁殖则是将一年生枝条剪成15-20厘米长,插入苗床,覆膜保温保湿。压条繁殖则是将枝条压入土中,翌年春截离母体另行栽植。
覆盆子在生长期间可能会受到霉病、茎疫病等病害的侵扰。一旦发现病症,应及时剪除病枝,并销毁。同时,要注意防治蛀虫等害虫,避免枝叶枯萎,影响植株正常发育。在雨水或干旱过多时,要及时排灌水,确保植株生长所需的水分。
夏果型的覆盆子种植2年即可结果,秋果型的一般当年就会有少量结果。刚开始结果时,果实数量较少,后期会逐渐增加。覆盆子的产量较高,栽后两年即可见果,三年进入盛果期,四年至五年时产量最高,盛果期可长达15年左右。因为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覆盆子的种植前景十分广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