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鹿饲养:一种以驯鹿为对象的畜牧业活动
驯鹿作为北极和近北极地区的特有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西北坡的密林中,其耐寒性使其成为东北地区独有的畜牧业资源。驯鹿的经济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茸、皮、肉、乳的利用,更因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而备受瞩目。
在哈尔滨动物园,驯鹿的饲养与繁殖已有近20年的历史。过去,由于饲养技术不足,驯鹿的繁殖效果并不理想。只是,自1995年以来,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驯鹿的繁殖取得了显著成效。1995至1998年间,共繁殖驯鹿11只,成年母鹿繁殖率达到100%,幼仔成活率也达到100%。
饲养环境与繁殖技术驯鹿的饲养环境是保证其健康和繁殖成功率的关键。在哈尔滨动物园,驯鹿饲养在大鹿苑内,由内蒙古满归引进,共计5只。笼舍面积为360平方米,内设有避风雨棚,圈舍周围有高大的树木遮阴,地面为红砖铺成的坚硬地面。
饲养标准方面,驯鹿的饲料包括颗粒料和粗饲料。5至9月份,每天每只公鹿饲喂颗粒料2.00kg,母鹿1.75kg,三棱草或鲜稗草足量任其采食。10月份至翌年4月份,公鹿饲喂颗粒料为2.25kg,母鹿2.00kg,干柞树叶足量,并根据情况每只鹿供给1.5~2.00kg胡萝卜、大头菜或白菜。全天的饲料分两次投喂,上午8:30和下午16:00点。
驯鹿的经济价值与开发前景驯鹿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茸、皮、肉、乳等方面。驯鹿的茸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皮则可用于制作皮革。此外,驯鹿的肉和乳也是当地居民的重要食物来源。
因为驯鹿饲养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一方面,驯鹿的茸、皮、肉、乳等资源可进一步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另一方面,驯鹿饲养业的发展也将带动相关产业链,如饲料生产、运输、销售等。
案例分析年份 | 繁殖数量 | 成年母鹿繁殖率 | 幼仔成活率 |
---|---|---|---|
1995-1998 | 11 | 100% | 100% |
1999-2002 | 15 | 95% | 90% |
2003-2006 | 20 | 98% | 95% |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驯鹿的繁殖效果逐年提高。这也为我们进一步发展驯鹿饲养业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驯鹿饲养作为一种独特的畜牧业活动,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不断提高饲养技术,挖掘驯鹿的经济价值,将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吉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驯鹿饲养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对驯鹿饲养管理技术的深入研究,吉林省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以提升驯鹿饲养业的整体水平。
驯鹿的生物学特性和繁殖习性驯鹿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其在严酷的北极环境中生存繁衍。其毛发厚实,能有效抵御严寒,四肢较长,有利于在雪地中活动。在繁殖习性上,驯鹿每年9月中旬至11月中旬为发情期,需要特别注意管理,防止同性鹿为争夺配偶造成意外伤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