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养殖曲霉菌病是鹌鹑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疾病
鹌鹑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属的曲霉菌引起鹌鹑的一种以呼吸系统机能紊乱为特征的霉菌性传染病。病原主要侵害呼吸系统,有时在全身各处也形成病灶。通常是因健康鹌鹑接触污染的发霉饲料或垫料而感染。各年龄鹌鹑均易感,幼鹌鹑易感性最高。
症状 | 描述 |
---|---|
急性型 | 1月龄内的鹌鹑呈急性经过。潜伏期一般2~7天。病初精神不振,食欲减少,频频饮水,羽毛蓬乱,两翅下垂,呆立一角,闭目无神。呼吸气喘、频数,呈腹式呼吸,两翼扇动。冠部及口黏膜青紫色。有的病例鼻流浆液性、脓性分泌物,结膜发炎、眼睑肿胀。有的病例皮肤呈现黑褐色坏死。 |
慢性型 | 幼鹑发育缓慢,体况消瘦,闭目呆立,步态不稳,口腔黏膜出现溃疡,时有腹泻,成鹑多呈慢性经过,雌鹑产蛋停止或减少。 |
特征性病变 | 肺部形成黄白色粟粒大的小结节,均匀分散,部分肺区见淤血。气囊浆膜全部变厚,表面散有黄白色的小结节,气囊内有黄白色渗出液。鼻腔有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气管或支气管中有淡黄色豁稠渗出物。有的病例心包呈现纤维素性炎症变化,心冠脂肪有出血点,心包心肌表面有小的灰白色结节坏死灶。有的病例肝、脾、肾、卵巢上形成结节病灶。大脑及小脑出现脓疡和水肿样变化。 |
1. 制霉菌素5000单位/只,每天2次,混人饲料中饲喂,连用5天。
2. 新编特种养殖技术,金锄头网,鹌鹑曲霉菌病,症状,鹌鹑表现为精神不振,拱背,半闭目,缩颈呆立,羽毛蓬松,呼吸困难,下痢,剖解肺表面和切面有针冒状白色结节,气管周围高度淤血,少数支气管壁坏死,黄曲霉菌致病者,则在生理上和性行为上发生迟缓,4天左右。
3. 1/2000~1/3000硫酸铜溶液连饮3~5天,中间停3天,再饮一个疗程,可控制病情。
4. 5一氟胞嘧啶氯苯咪唑、克霉唑也有一定的疗效。
5. 鹌鹑舍安装通风设备,温湿度要适宜。
6.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鹑舍卫生条件。
7. 严禁使用发霉的饲料和垫料。
2. 病原:本病病原是曲霉菌属中的烟曲霉菌、黄曲霉菌等,常见且致病力最强的是烟曲霉菌。发展成脑炎性霉菌病时,脑充血、出血,可见一侧或双侧大脑半球。
3. 真菌性疾病如念珠菌病、曲霉菌病等,可能导致鹌鹑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4. 鹌鹑常见疾病的防治:鹌鹑常见疾病有传染病;寄生虫病。
鹌鹑曲霉菌病是鹌鹑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了解其流行特点、症状、防治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对于保障鹌鹑健康和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鹌鹑养殖过程中,曲霉菌病是一大挑战。
在另一个案例中,我们面对的是慢性曲霉菌病。病鹌鹑表现为发育缓慢、体况消瘦、口腔黏膜溃疡等。我们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长期使用5-氟胞嘧啶氯苯咪唑、克霉唑等药物,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鹌鹑舍的卫生条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鹌鹑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案例三: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在第三个案例中,我们注重了预防措施。定期检查饲料和垫料,确保其新鲜,避免使用发霉的产品。同时,我们在鹌鹑舍安装了通风设备,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通过这些预防措施,成功避免了曲霉菌病的爆发。
在某鹌鹑养殖场,我们采取了一个多角度的综合防治策略。除了药物治疗和管理措施外,我们还引入了生物安全措施,如定期消毒、减少病原传播等。通过这一策略,我们显著降低了曲霉菌病的发生率。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预防和治疗曲霉菌病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未来,我们应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防治方法,为鹌鹑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