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养殖需多种饲料,包括昆虫、肉类和植物
蜈蚣作为一种珍贵的药材和食材,其养殖已成为许多农民的致富之道。只是,要想养殖成功,饲料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蜈蚣养殖所需的多种饲料,包括昆虫、肉类和植物,以期为您的养殖之路提供有力支持。
诱捕鲜活虫是蜈蚣养殖的重要环节。您可以使用荧光灯或黑光灯进行诱捕。具体操作如下:在灯下装上积虫漏斗,漏斗下口通入集虫箱。诱虫季节一般从谷雨到霜降,诱虫时间在晚8-12时。
食饵诱捕法适用于诱获鼠妇虫。在阴暗潮湿并有食物碎屑的地方,鼠妇虫大量栖息。因此,您可以在这些地方放置搪瓷盆,内放炒熟的黄豆粉、麦夫或食物碎屑、菜叶等,每晚都能诱到一定数量的鼠妇虫。
土堆育虫是蜈蚣养殖的一种传统方法。您可以使用污土、米糠、鸡毛、碎草等混合搅拌成半糊状,堆成小土堆,用泥浆封好。10天后会生出小虫。
将稻草切成2-3厘米长,晒干后用开水烧汤,然后埋入15厘米深的土坑。盖上6厘米厚的污泥,再用污泥土封好封严。每天在土堆上浇一次水,半月左右翻开采集,采集完照常封好,再浇水,可连续用4-5次。
六、地鳖虫饲养方法用砖池或木箱饲养地鳖虫。在池或箱的四周钉有塑料布条一圈,以防虫子逃跑。池内填入10-13厘米厚的肥沃土,将地鳖虫或卵鞘分别引入池内。池上加盖防雨遮光,池中土经常保持湿度,使卵自然孵化。每隔3-5天往池内投放适量的青饮料一次,视其繁殖、生长状况,定期筛选,收获后投放于各龄蜈蚣食盘内,任其自由采食。
黄粉虫的成虫长椭园形,背面为黑褐色,腹面为赤红色。幼虫长圆筒形,体壁光滑有弹性,黄褐色。成蛹初为乳白色,以后逐渐变为淡黄色,经常浮在饲料表层。黄粉虫从卵产出到性成熟约70天,0℃以下休眠,25℃-32℃生长发育加快。幼虫经蜕皮8次变成虫蛹,蛹在25℃左右一周后变为成虫。蛹期需放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
除了以上方法,还有人工养殖蚯蚓、人工养殖蝇蛆等、各类动物肉及下脚料等,都是蜈蚣养殖的好饲料。
九、养殖设备养殖设备可用塑料盆或做成长0.6米、宽0.5米、高0.15米的木箱。底部用纤维板或交合板,在箱的四周钉上塑料布条,或用油漆刷光滑,以防逃跑。需要木箱数量视其养殖黄粉虫多少而定。投放饲料如表皮的厚应在1寸以内,因黄粉虫本身生长密度大产生热量,太厚易发热。投放饲料要看吃完没有,如吃的都拉成屎应及时筛出去再加喂饲料。成虫的养殖木箱与幼虫的养殖木箱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成虫将卵产于网筛下面,网筛下面要垫一层接卵纸,过20天后孵化出来的小虫子再倒入养殖器内,投喂饲料。幼虫、蛹、成虫要分开饲养,以免相互残杀。要把死去的幼虫、成虫、蛹要及时清理出去以免腐烂变质,并及时清理筛掉幼虫的蜕皮壳和粪粒。
十、温度与饮水气温在25℃左右时,是蜈蚣生长的最适宜的阶段。30℃以上,蜈蚣的活动量最大,进食量也因为活动量增加,蜕皮期相应缩短,产卵孵化和生长发育都大大加快。这时要充分供给足够的饲料,以肉类和蛋白质高的饲料为主。人工养殖的蜈蚣,在饲养池内要有充足的饮水,否则断水数日后,一旦再有了水,会导致蜈蚣暴饮而造成死亡。
养殖方法 | 适用温度 | 饲料特点 |
---|---|---|
诱捕鲜活虫 | 25℃-30℃ | 营养丰富,易于消化 |
食饵诱捕法 | 20℃-30℃ | 成本低,易于获取 |
土堆育虫 | 20℃-30℃ | 营养丰富,易于繁殖 |
稻草育虫 | 20℃-30℃ | 成本低,易于获取 |
牛粪育虫 | 20℃-30℃ | 营养丰富,易于繁殖 |
地鳖虫饲养法 | 20℃-30℃ | 营养丰富,易于繁殖 |
黄粉虫养殖法 | 25℃-32℃ | 营养丰富,易于繁殖 |
在蜈蚣养殖领域,传统饲料往往存在成本高、供应不稳定等问题。而昆虫饲料的出现,为蜈蚣养殖带来了新的活力。以下我们将深入探讨昆虫饲料在蜈蚣养殖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