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养殖越冬期,需关注水温、饲料、水质和病害四方面管理
每到冬季,气温不断下降,水温随之降低,黄鳝的觅食和活动量也逐渐减弱。此时,不加强冬季管理,稍有不慎,将会给黄鳝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越冬后期昼夜温差大,黄鳝体力消耗大,体质弱,抗病能力较差,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因此,越冬期间黄鳝的排泄物及水草的腐烂物发酵腐败,开春后气温水温回升时易滋生病虫害。
方面 | 管理要点 |
---|---|
水温管理 | 保持水温稳定,避免水温剧烈变化。 |
饲料管理 | 投喂优质饲料,促进黄鳝长膘,提高抗寒能力。 |
水质管理 | 保持水质清新,避免水质恶化和病害滋生。 |
病害管理 | 加强病害防控,及时处理病鳝,防止疫情扩散。 |
黄鳝是变温冷血鱼类,当气温降至10℃以下时,就很少摄食而入穴冬眠。此时为了黄鳝安全越冬,应把养殖池的水位提高到30~50厘米,以保持水温稳定。同时,要避免水温剧烈变化,以免影响黄鳝的正常生长和越冬。
入冬以后,气温下降很多。加强黄鳝的饲养管理,有利于安全越冬,保证元旦、春节上市,以获得较高的收入。投喂优质饲料,促进黄鳝长膘,提高其抗寒能力。人工养殖的黄鳝一般在其停食后的11月下旬开始起捕至春节前后结束。进入越冬期前,将池水加深至1米左右,让其潜入水底越冬。
黄鳝对水质要求严格,凡酸性土壤、肥水或腐败的水质,均不宜养殖。黄鳝喜生活在较为清净的水中,pH为7.6~8.5,池底要有一定的淤泥层,以静水或微流水为佳。越冬期间,要保持水质清新,避免水质恶化和病害滋生。
增强黄鳝体质,提高其抗寒能力。由于鳝鱼自身体质太差,对环境变化特别是水温巨变和病害的抗逆力差而造成死亡。因此,养殖户在秋季就加强黄鳝的饲养管理。放养密度也是黄鳝越冬管理的关键,放养密度过大将会影响成活率,一般在水草丰厚、水质良好的池塘中放置的网箱,最佳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千克。
黄鳝养殖越冬期,需关注水温、饲料、水质和病害四方面管理。的内容已结束,现在切换到黄鳝越冬:水温调控与病害防控策略。
通联:238200,安徽省和县农业农村局渔业局
黄鳝养殖越冬管理技术主要涉及越冬准备、越冬管理和复苏管理三个方面。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关键环节,以期为水产养殖户提供实际操作的参考。
水质调控是关键 科学投喂,增强体质黄鳝越冬后,复苏管理同样重要。此时,应逐步降低水温,让黄鳝逐渐适应环境。复苏期间,要密切关注水质变化,及时调整饲料投喂量,确保黄鳝健康生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