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县依托柿子资源,开拓柿子产业
位于陕西省中部的富平县,自古就有关中名邑的美誉,以其丰富的柿子资源而闻名。柿子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太白村主要以柿子产业为基点,种植、加工、销售柿子及相关产品,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王方胜在致辞中谈到:“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的家乡在陕西省富平县。自80年代离家求学,白手创业,每每念及童年农村生活,深感家乡父老之艰辛。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推动家乡的农业发展,尤其是柿子产业。”
谈到柿子白兰地的产生,杨英武说:“这真的是个意外之喜。在做冰酒时,有研究人员突发奇想,打算把原料蒸馏一下试试。刚蒸出来后,味道冲冲的,放了段时间,发现闻着还挺好。后来又经过反复试验,到今年白兰地的品质就差不多定型了。”
“柿子除了可以做成各类饮品外,我还打算提炼柿子的文化元素,建设一座柿子文化产业园。”杨英武介绍说,“里面将种植从全世界搜罗来的上百种柿子树,还会建立一个柿子博览馆。除了柿子林外,产业园内还分布着西红柿、黄瓜、辣椒、圣女果、红苕、粘玉米、九眼莲等无公害果蔬种植基地,在百余亩的柳树林苗圃中,还散养了上万只土鸡。”
项目 | 内容 |
---|---|
柿子产业园规划面积 | 5000亩 |
柿子深加工产品 | 柿子醋、柿子冰酒、柿子白兰地 |
柿子文化产业园 | 种植上百种柿子树、柿子博览馆、无公害果蔬种植基地、土鸡养殖基地 |
据陕西富四方柿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英武介绍,这里正在建设柿子产业园,规划面积将达5000亩。相对于传统的各家各户分散种植,把鲜柿子简单加工成柿饼,如今富四方采取规模经营,并对柿子进行了深加工,酿造柿子醋、柿子冰酒、柿子白兰地,还开发柿子文化产业园,打算做农业生态游项目。
小小的柿子,正在走出同质化瓶颈,延伸出自己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近年来,富平县曹村镇依托自身产业优势,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按照一心两点三带发展思路
阳光讯近年来,富平县将柿子产业作为推进全县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之一。
这几年我们村主要发展的就是柿子产业,大概每年从十月份开始,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要投入到加工柿子的活儿里了,”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三河村村民魏苗向记者介绍道。富平县地处渭北高原,甜、软、糯又无核的富平柿饼便产自这里。近年来,富平县大力发展柿子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作为柿子种植优生区的三河村也获得了乡村振兴良机。
富平借由小柿子链接大产业,正在陕西富平进行着一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2015年,在陕西省发改委推荐下,中国乡村发展项目落户富平。
柿子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打破旧的种植观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帮助群众找到了新的增收路子。
富平是世界闻名的柿子优生区,有柿子之乡的美誉。当地建有优质柿子基地10万亩,年产鲜柿4000万公斤,制作柿饼800万公斤。不过和陕西的其他一些特色农副产品一样,富平柿子和柿饼也曾遭遇丰产却滞销的难题。如今虽然有电商渠道,但对于缺乏品牌的初级农产品定价权始终难以提升。杨英武的深加工尝试,无疑带动了当地乃至陕西柿子产业升级。
“华冰的面市,填补了世界柿子冰酒的空白。”谈到公司研发出来的柿子冰酒品牌,杨英武显得十分兴奋。据杨英武介绍,传统的冰酒是将葡萄冷冻、压榨酿成,用柿子做冰酒的原料是一个很大的创新。每年11月底,工作人员在自然低温下,将柿子进行冷冻风干,让它沉淀出更多糖分,之后进罐完成后续的酿制流程。他将冰酒的价格定在了2000元以上,主要面向高端市场。与此同时,该公司还研发了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柿子醋和柿子醋饮,丰富了产品线。
它通过精准定位、科技赋能、全产业链发展、品牌塑造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富平柿子产业焕发出全新的生机,实现了从贫瘠之地到希望田野的华丽蜕变...
“未来这里不光是生态农副产品种植基地,更是农业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杨英武表示,柿子之乡的产业链将拉得越来越长。
在山野里随处可见的柿子,何时突然和白兰地这样的洋酒搭上了关系?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富平县城西13公里处的淡村镇,看到红彤彤的柿子犹如一盏盏灯笼,缀满整个田野,脑中也充满了好奇。
富平尖柿作为特色鲜明的产业资源,承载着全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信贷助力提振消费背景下,银行业寻求零售业务破局。
将富平县依托柿子资源,开拓柿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梳理完毕后,可以着手探讨富平柿子:乡村振兴的金果实践。
创业初心:回馈家乡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