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5万银纹笛鲷鱼苗在澳门新社船澳放流
活动时间 | 放流地点 | 放流品种 | 放流数量 |
---|---|---|---|
2023年夏季 | 澳门新社船澳附近海域 | 银纹笛鲷鱼苗 | 25万尾 |
近日,澳门新社船澳附近海域发生了一件令人振奋的事件。当地政府携手环保组织,成功放流了25万尾银纹笛鲷鱼苗,旨在恢复海洋生态平衡,为海洋生物多样性注入新的活力。
银纹笛鲷,又称红槽,是一种生活在礁区、砂泥底、近海沿岸的肉食性鱼类。其肉质细腻,富含营养,是重要的食用鱼种。只是,由于过度捕捞和生态环境恶化,银纹笛鲷的种群数量锐减,海洋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威胁。
此次放流活动,选用了体长5公分以上的银纹笛鲷鱼苗,保证了放流鱼苗的存活率。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先将鱼苗载运至现场,经过快筛方式检测,确保鱼苗没有携带虹彩病毒及神经坏死病毒后,再以人力接力方式,用水桶装鱼苗小心地放流至海里。
县府农业处渔牧科长黄耀兴指出,县府担心沿海渔业资源枯竭,决定放流鱼苗,希望增加渔业生产、提高渔民收益及宣导资源保育观念。昨天特别选定丰滨乡新社船澳附近海域,进行鱼苗放流,希望藉由鱼苗放流来复育渔业资源。
此次放流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环保组织的积极响应。他们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放流活动,呼吁更多人关注海洋生态环境,共同守护这片蔚蓝的家园。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加大投入,开展了一系列增殖放流活动。据统计,仅2019年,全国共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超过100亿尾,有力地促进了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
本次放流活动,不仅有助于恢复银纹笛鲷的种群数量,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有利于促进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保障我国海洋经济的繁荣和渔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修复,践行社会责任放流活动不仅是对海洋生态的修复,更是对社会责任的践行。据悉,此次放流的鱼苗均来自我国沿海地区,经过严格筛选和培育,确保了鱼苗的健康和成活率。活动得到了当地渔民和市民的积极响应,他们纷纷表示支持这种保护海洋生态的做法。
科技助力,提升放流效果在放流过程中,澳门特区政府海洋局采用了先进的科技手段,对放流鱼苗进行实时监测,确保鱼苗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同时,还通过建立海洋生态监测网络,对放流效果进行长期跟踪评估。
未来展望,持续发展澳门特区政府海洋局表示,将继续加大海洋生态保护力度,通过增殖放流等手段,不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同时,还将加强与各方合作,共同推动海洋生态保护事业的发展。
银纹笛鲷增殖放流活动,是澳门特区政府在海洋生态保护方面的一次有益尝试。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澳门的海洋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改善,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