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大黄鱼产业基础薄弱,市场潜力巨大

在浩瀚的海洋中,大黄鱼以其鲜美可口、营养丰富而深受人们喜爱。只是,这一传统渔业资源,在我国的发展却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将从大黄鱼产业基础、市场潜力以及广阔的发展空间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大黄鱼产业基础薄弱,市场潜力巨大
大黄鱼产业基础薄弱

长期以来,我国大黄鱼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从养殖技术、产业链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方面,养殖技术相对落后,仍以传统粗放式养殖为主,导致产量低、品质参差不齐。另一方面,产业链条尚未完善,加工、销售环节相对滞后,产品附加值较低。

市场潜力巨大

尽管大黄鱼产业基础薄弱,但其市场潜力却不容小觑。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大黄鱼作为我国沿海地区特有的经济鱼类,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据统计,我国大黄鱼年消费量超过100万吨,市场规模巨大。

发展空间广阔

面对大黄鱼产业基础薄弱、市场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的现状,我国政府和企业应积极应对,加大投入,推动大黄鱼产业转型升级。

建议 具体措施
提升养殖技术水平 加强科研投入,推广先进养殖技术,提高大黄鱼产量和品质。
完善产业链 发展大黄鱼加工、销售环节,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宽市场渠道。
加强品牌建设 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大黄鱼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拓展国际市场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大黄鱼出口规模,提升国际市场份额。

近年来,我国大黄鱼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大黄鱼产业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带动了数十万群众脱贫致富。据统计,宁德市大黄鱼年产量超过30万吨,产值超过30亿元,出口量超过1万吨。

这一系列研究中,刘家富研究员作出了杰出贡献,为大黄鱼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以对大黄鱼的深厚情感和精湛技艺,被誉为“大黄鱼之父”。在国内,得益于刘家富的引领,大黄鱼养殖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

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的徐志江专家,曾远赴挪威学习三文鱼养殖技术。他了挪威三文鱼产业值得借鉴的五大经验,为宁德大黄鱼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大黄鱼产业基础薄弱,市场潜力巨大

为了保护大黄鱼资源,福建省在1985年设立了宁德市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这里开展了关于大黄鱼人工育苗和养成技术等多方面的研究,宁德地区的大黄鱼养殖也因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挪威三文鱼的成功推广离不开政府的全力支持。政府不仅在出口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还在养殖技术、质量监管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2019-2025年中国大黄鱼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显示,大黄鱼作为我国海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产业前景广阔。

刘家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借鉴挪威三文鱼的成功经验,宁德大黄鱼有望成为百亿产业。挪威三文鱼养殖量占全球的48%,而今年1-7月,宁德大黄鱼出口额为3570万美元,差距明显。

为了提升宁德大黄鱼产业竞争力,专家们提出了多项建议。包括加快原良种场建设、提高单位面积和单位水体产量、研发全价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开展陆上封闭式养殖研究等。

宁德大黄鱼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需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方面不断努力,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迈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7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