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青岛投放200万尾黄鱼苗,探索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据中国海洋大学陈教授介绍,人工养殖黄鱼与野生大黄鱼在外形和口感上相差很大。从外观上看野生大黄鱼体色更黄、鱼嘴更红艳、鱼体更修长苗条、肚小,因为生存环境的关系,野生黄鱼的嘴巴、眼圈会显得大一些,鳞片粗大,肉质排列也相对比较紧密,吃起来有嚼头,口味鲜美。

青岛投放200万尾黄鱼苗,探索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而人工养殖大黄鱼由于生活在网箱里比较悠闲,缺少锻炼,体形较肥,鱼肚较鼓胀,肤色暗黄或灰白,鱼唇颜色淡。目前有些深海养殖大黄鱼和野生的大黄鱼外表有些相似,但吃起来肉质有点松软,口味不如野生的纯正。

海洋强省示范区,黄渤海新区的海洋经济战略

东极青浜岛附近海域,位于岱衢洋的外侧,被选为东海野生大黄鱼资源修复工程的海上育苗基地,目前已投放了200万尾鱼苗。为了守护这片海,让大黄鱼...

投放的鱼苗包含大泷六线鱼、黑鲷、绿鳍马面鲀、许氏平鲉、褐牙鲆等。烟台黄渤海新区海洋发展局局长马鲁峰称,该区将发挥中韩同属黄海、海洋经济物种相似优势,探索打造优质水产种源国际贸易服务平台,推动种业科技创新。

同时强化对韩海洋货物、服务、投资、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水生生物卫生措施、知识产权等领域合作,不断培育蓝色新动能。

增殖放流,共护深蓝

渔业是实现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也在保障全球食物安全、改善人类营养结构以及促进就业、减少贫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种鱼要驯养一段时间,直到它们适应了池中的环境,才愿意在里面‘生儿育女’。”养殖场负责人称。据了解,大黄鱼种苗养育了一段时间后,熟悉了环境,鱼儿自身也相互适应,然后成群结对地生活,这样才能进行配种试验。

第一年,用二百余条种鱼,培育出了千万条小黄鱼,然后等这批小黄鱼长大后,再挑大的黄鱼,进行“配对”,再育出鱼苗。直到第三代,鱼苗长得稳定,并且生长速度也非常快,这样才能达到养殖场的要求。

中韩联手,200万尾鱼苗“安家”黄海

市民将享受海中美味,收购200条野生鱼育苗。近日气温开始回暖,海洋中的水温也开始升高。昨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环岛南路一养殖场中,工人们正忙着将黄鱼苗进行装箱,准备送往附近海域进行网箱圈养。

再过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这些黄鱼苗将长成三四十厘米长的大黄鱼,“游”上市民的餐桌。

黄渤海新区正在全力打造全国首家以蓝色种业为特色、以海洋科创为引擎、以现代海洋产业为方向的国家级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初步构建...

在山东省烟台黄渤海新区和韩国木浦市同步举行,并一同开展了中国烟台第四届海洋放鱼节公益活动。当天,两国总计放流大泷六线鱼、黑鲷、绿鳍马面鲀、许氏平鲉、褐牙鲆等鱼苗近200万尾。

联合增殖放流是中韩两国在渔业联合委员会框架下达成的资源养护共识。自2018年起,中韩双方已经在黄海联合开展了3届增殖放流活动

能适应天气变化吗?春节过后,气温逐渐回暖,望着湛蓝的海面,浙江海洋大学的研究员想起运到福建越冬的20余万尾大黄鱼苗,不免有些担心...

“我们准备拿出百余亩海域进行大黄鱼的养殖,以满足岛城市场的需求。”按照规划,薛先生准备在青西新区环岛路以南的海面上,进行网箱养殖,这几天就陆续进行放养,要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供应市场,丰富市民的菜蓝子。

青岛投放200万尾黄鱼苗,探索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已经解释清楚,现在来看青岛黄鱼苗投放,海洋渔业新实践。

黄鱼苗投放,守护海洋生态
青岛投放200万尾黄鱼苗,探索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打造优质水产种源 市民共享,品尝海洋美味 野化训练,提升生存能力

为了提升鱼苗的生存能力,养殖场对黄鱼苗进行了野化训练。这些鱼苗将在野外环境中接受挑战,逐渐适应海洋环境,为未来的海洋渔业发展奠定基础。

未来展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青岛黄鱼苗投放活动,不仅展示了我国海洋渔业发展的新实践,更预示着未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美好前景。相信我国海洋渔业将迎来更加繁荣的明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7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