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疫病是青椒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
青椒疫病,这个让青椒种植者头疼的问题,一直是影响青椒产量和品质的“拦路虎”。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析一下青椒疫病的相关知识。
温度 | 湿度 | 发病速度 |
---|---|---|
旬气温高于10摄氏度 | 土壤湿度高 | 快速发病 |
27-30摄氏度 | 空气相对湿度大 | 发病最快 |
35摄氏度以上 | 土壤蒸发量小 | 病害发生减慢 |
青椒疫病在青椒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但以挂果后最易受害。
幼苗发病,多发生在根颈部,茎基部呈水浸状,暗绿色,后形成梭形大斑。
成株根颈部和茎及侧枝受害时,形成黑褐色长形斑,病斑可围茎,长3-5厘米。
果实多在蒂部 发病,病斑水渍状 形,向果面和果柄发展。
防治方法
轮作:与韭菜或豆类实行2-3年的轮作,清除田间前茬青椒秆。
栽培防病:平整土地,实行高垄栽培,降低土壤湿度。
药剂防治:定植前每亩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0.5千克,加水70升消毒土壤。
实践案例某青椒种植户,在青椒种植过程中,通过采用轮作、高垄栽培和药剂防治等方法,成功降低了青椒疫病的发生率,提高了青椒的产量和品质。
青椒疫病:识别与防治的关键点青椒疫病,一种由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引起的病害,对青椒种植构成了严重威胁。在气温高于10摄氏度时,棚室内的青椒便可能发病,尤其在27-30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下,病害发展迅速。土壤湿度是影响病害严重程度的关键因素。4-5月份,因为降雨增多和日照减少,空气湿度大,土壤蒸发量小,加之果实膨大成熟期棚室灌水增加,土壤含水量达40%时,疫病便可能爆发。
病原识别:黄瓜花叶病毒的影响黄瓜花叶病毒是青椒上最主要的病原病毒,占病株样本的50%以上。它能在青椒上引起系统性花叶、蕨叶、果实畸形坏死、矮化、茎部条斑等症状。其中,坏死型症状较花叶型出现晚,叶脉上出现褐色或黑褐色坏死斑点或短条斑,有时叶脉呈褐色网状,严重时会导致大量落叶、落花、落果,以及嫩枝和生长点的损伤。
为了有效防治青椒疫病,可以采取轮作策略,与韭菜或豆类实行2-3年的轮作,并清除田间前茬青椒秆。此外,减少田间超支操作,平整土地,实行高垄栽培,有助于降低病害发生。高垄底宽90厘米,顶宽50厘米,沟底宽20厘米,双行栽苗于高垄两侧上部。栽植高度以灌水时不漫过根颈,植株吸水又不困难为度。或者采用沟内铺膜,膜上扎孔灌水的栽培方式,以减少土壤湿度。
药剂防治:科学用药与交替使用药剂防治是青椒疫病管理的重要环节。定植前,每亩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0.5千克,加水70升消毒土壤。发病初期,可用200倍药液灌根。田间出现中心病株时,用50%瑞毒铜可湿性粉剂250倍液、0.3%硫酸铜灌根封闭发病中心。在定植时和缓苗后、开花盛期等阶段,可用多种药剂交替灌根,如43%瑞锰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等。
苗床灭菌:确保幼苗健康苗床灭菌是预防青椒疫病的关键措施之一。最好使用荒田上土或河床土做苗床,避免使用青椒土。做床前应晒土1个月,并在苗床土中加入细炉灰、食用菌培养废料等,以增加土壤通气性和提供幼苗营养。育苗前,每平方米苗床用10-12克福美双20千克苗床土成药土,将2/3药土施于床面,加1/3用以覆盖种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