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苗立枯病是一种常见病害,主要危害牡丹幼苗
作者:农牧创意家•更新时间:4小时前•阅读1
牡丹苗立枯病,这种常见的病害,对牡丹幼苗的生长构成了不小的威胁。它不仅影响了牡丹苗的成活率,还可能对整个牡丹种植产业造成影响。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种病害的防治方法。
牡丹苗立枯病广泛分布于南北各地,尤其在苗期更为严重。这种病害的寄主范围极广,能够危害100多种植物的播种苗,包括以嫩茎扦插的含笑、大丽花、翠菊、菊花、吊兰、松叶牡丹等,极易引起立枯或根腐。
病原病原为立枯丝核菌,属于丝核菌亚门、丝核纲、无隔目。菌丝呈蛛网状,围绕寄生的组织,有横隔,粗8~12微米。立枯丝核菌在13~26℃之间都能发病,以20~24℃最为适宜。对土壤PH值适应范围广,在PH 6~9之间都能发病。
病苗多从地表侵入幼苗的茎基部,发病时,先变成褐色,后成暗褐色。受害严重时,韧皮部被破坏,根部成黑褐色腐烂。此时,病株叶片发黄,植株萎蔫、枯死,但不倒伏。此外,病苗也可能侵染幼株近地面的潮湿叶片,引起叶枯,边缘产生不规则、水渍状、黄褐色至黑褐色大斑。
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残留的病株上或土壤中越冬或长期生存。带菌土壤是主要侵染来源,病株残体、肥料也有传病可能。天气潮湿适于病害的大发生,反之,天气干燥病害则不发展。多年连作地发病常较重。
防治方法序号 | 具体措施 | 说明 |
---|---|---|
1 | 严格控制苗床及扦插床的浇灌水量 | 注意及时排水;注意通风;晴天要遮荫,以防上温过高,灼伤苗木,造成伤口,使病菌易于侵染。 |
2 | 注意庭园清洁卫生 | 及时处理病林残余,不使用带病菌的腐熟肥料。 |
3 |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烧毁 | 防止病菌扩散。 |
4 | 对被污染的苗床进行消毒 | 可用福尔马林进行土壤消毒,或用五氯硝基苯粉剂与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等量混合处理土壤。 |
5 | 使用农药防治 | 用30%恶霉灵水剂1000倍液或70%敌磺钠可溶粉剂800-1000倍液浇灌,根据病情,可连用2-3次,间隔7-10天。 |
1. 控制浇水量,及时排水,保持通风,避免高温灼伤。
2. 清洁庭园,及时处理病残体,不使用带菌肥料。
3.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烧毁。
4. 土壤消毒,使用福尔马林或混合粉剂处理。
六、案例分析在河南某牡丹种植基地,由于连续多年未进行土壤消毒,导致牡丹苗立枯病爆发。基地采取上述防治措施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牡丹苗生长状况明显改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