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美国研究人员在野生土豆中找到抗晚疫病基因

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从马铃薯野生种质资源中分离抗病基因,并将其转化到优良栽培品种中,是提高马铃薯晚疫病抗性高效快捷的方法之一。目前已有多个来自不同野生种质资源中的晚疫病抗性基因被发现,本文主要概述了近年来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的研究现状。

美国研究人员在野生土豆中找到抗晚疫病基因
研究机构 研究对象 发现抗性基因
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 野生墨西哥土豆 RB基因
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 光果龙葵 多个晚疫病效应子受体

美国研究人员从野生土豆中新分离出了一个抗晚疫病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培育出抗病的转基因土豆。专家们认为,这项成果在未来将有可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晚疫病是目前令全球土豆种植业最头疼的病害之一。美国150万英亩投入商业种植的土豆,几乎都无法有效抵御晚疫病菌。

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研究人员曾发现一种野生墨西哥土豆品种能有效抵御晚疫病菌。经过多年研究,他们终于成功地从这种土豆内识别并克隆出了名为“RB”的抗晚疫病基因。研究人员14日在美国《全国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在实验中还将“RB”基因插入了一种易染上晚疫病菌的土豆内,结果发现,由此培育出的转基因土豆在受到病菌感染后能够存活下来。新成果表明,培育可商业化种植的抗晚疫病土豆是有可能的。但一些专家也指出,目前的研究只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抗晚疫病转基因土豆实际效果如何、是否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都还需接受田间实验的检测。

因此,对马铃薯种质资源及其野生近源物种中晚疫病抗性基因的挖掘和验证,是过去20余年马铃薯研究中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4月14日,美国《国家科学》...

近日,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解析光果龙葵基因组,并克隆多个马铃薯晚疫病效应子受体,为揭示抗病基因的功能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基因参考。因此快速克隆具有广谱、持久抗性的抗病基因对晚疫病的防治至关重要。

野生基因的发现与转化
美国研究人员在野生土豆中找到抗晚疫病基因
中国科研团队的突破 基因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

在实践应用层面,基因技术已经在多个马铃薯种植区域得到了验证。例如,某地区马铃薯种植户在采用转基因技术后,晚疫病的发病率下降了30%,产量提升了20%。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基因技术在马铃薯种植中的巨大潜力。

未来展望:抗晚疫病马铃薯的普及

因为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成熟,抗晚疫病马铃薯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及。这不仅将有效降低马铃薯种植的风险,提高产量,还将为农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基于基因技术的创新成果,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地化案例:我国某地区的实践

在某地区,马铃薯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只是,晚疫病的侵袭让许多农民苦不堪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政府引进了抗晚疫病转基因马铃薯。经过几年的推广,该地区马铃薯种植户的抗病能力显著提高,产量和收入也实现了双增长。

野生土豆基因在抗晚疫病研究中的应用,为马铃薯种植带来了新的希望。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抗晚疫病马铃薯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全球马铃薯产业带来福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5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