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鳗鱼养殖池日常管理,关注水质、温度、投喂等关键环节

养殖水温超过 20 ℃时,进入鱼病高发阶段,应加强日常管理,做好水质调节;投喂新鲜饵料,定期施用药饵,增强鳗鱼的免疫力,降低病害发生率。鳗鱼喜好温暖、清洁的水环境,

鳗鱼养殖池日常管理,关注水质、温度、投喂等关键环节
管理环节 具体措施
水质管理 定期检测水质,保持适宜的pH值和溶解氧,适时换水。
温度控制 根据季节调整水温,避免过高或过低。
投喂管理 定时定量投喂,保证饵料新鲜,避免过量。
鳗病防治 定期检查鳗鱼健康状况,发现病鱼及时隔离治疗。

建立鳗池档案主要包括鳗池基本状况及日常管理情况,鳗鱼发病及治疗情况,分养及出口暂养情况等。具体说,成鳗池日常管理除了做好投饲工作外,还应做好包括水质管理、增氧机的使用及管理、鳗病防治、工具保管和维修等管理工作。

每天3次巡塘,凌晨巡塘注意鳗鱼有否浮头,中午巡塘注意鳗鱼吃食后情况,晚上巡塘注意有否浮头先兆。三看:就是看吃食、看水色、看天气。看吃食主要是看鳗鱼在食场吃食是集中还是散乱,是否在抢食或有无吐食现象,是否顶水流游动,要究其原因,调整投饲量或采取对策;看水色主要看池水水色变化,了解浮游生物变化情况,决定换水量及引种等其他措施;看天气主要是预测变化趋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鳗鱼的放养密度也是鳗鱼养殖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水质净化池是养鳗场最关键的设施,直接关系到鳗鱼的存活及鳗鱼的卫生水平。为了更好地预防真菌病,要保证适宜的温度,并保持水质的酸碱度。

定量分析:应根据鳗鱼的大小、喂养方式、消化系统、气候、水温、水质等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养殖密度一般为每1000平方米大约有4000-5000只鳗鱼;大约投喂3000-4000克左右,50克左右可喂2000-3000只鳗鱼。

4.1 饵料投喂 鳗鱼是一种肉食性鱼类,将新鲜的小杂鱼、虾、蟹等用粉碎机处理成鱼泥状,再按一定比例加入鳗鱼专用饲料粉、淀粉、海藻酸钠,搅拌均匀后投喂。夏季温度高,饵料容易变质,加工后要立即投喂。饵料应充分搅拌均匀,软硬适中,团成球状,放入养殖池内专用饵料筐中投喂。每池一般放 1~2个饵料筐,日投喂量根据鳗鱼大小和摄食情况而定。

四防:就是防嚎、防病、防逃、防水变。防嚎就是防鳗鱼缺氧浮头;防病就是防止鳗病,如发现鳗鱼摄食量降低且有离群散游或见死鳗现象,要检查研究病况,采取防治措施;防逃就是防止逃鳗;防水变就是防止池水变恶。

二早:就是早放养、早开食。提倡隔冬放养,开春后随时注意鳗鱼有否上食场觅食的现象,及时给予饲料试喂。

鳗鱼喜欢光线较暗、有隐蔽物的环境,养殖池内应根据苗种密度放入适量的灰色 PVC 管。阴雨天需关注水质状况,出水口要畅通。

鳗鱼的养殖需要注意许多方面,包括养殖池的规格、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等。日常可拌料维诺鱼用高维补充维生素,提高生长速度,食欲性好,容易消化。

水,是鳗业的命脉,搞好水质管理,是高温季节养殖工作的重中之重。1、人工降温法把水温降下来,不靠空调,不用电扇,用人工的土办法也可以达到降低水温的目的,其做法是在精养池的上方加盖一层黑色的遮阳布,那遮阳布既可以通风透气,又可以阻挡阳光直射。

一般而言,选择这类育苗都是为了保障鳗鱼的存活能力,同时在后面的养殖管理过程中也更加容易成活。养殖场地的水质如果清澈的话,鳗鱼也会更健康。

所有养鳗工具要有保管室专人保管,建立保管制度。鳗池要定期检查进排水设施,过滤设施及池壁等是否损坏或漏水,发现问题及时维修,防止鳗鱼乘隙逃逸。

成鳗池通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密度增大,而鳗病也较幼鳗为多。因此,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成鳗池的日常管理归纳起来就是一勤、二早、三看、四防。

鳗鱼养殖池日常管理,关注水质、温度、投喂等关键环节。已经说过,下面看看鳗鱼养殖,水质温度投喂,案例解析与趋势展望。

鳗鱼养殖池日常管理,关注水质、温度、投喂等关键环节

档案管理,经验教训。鳗池档案应由专人负责记录,汇总每日情况,方便安排生产和出口计划。同时,成功经验,找出失败教训,对科学养鳗发展至关重要。

水温管理,科学降温。在高温季节,通过人工降温法降低水温,保持水温适宜。

精细化养殖,助力行业发展。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养殖条件,提高养殖效率,助力鳗鱼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5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