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蔷薇白绢病是一种土壤传播的真菌病害

花生白绢病,这种土壤传播的真菌病害,犹如植物界的“癌症”,让广大农户和农资经销商头疼不已。它不仅侵扰着花生,还可能蔓延至其他蔷薇科植物,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蔷薇白绢病是一种土壤传播的真菌病害
症状 发生部位 病原菌
茎基部变褐、腐烂 苗木近地面茎基部 SclerotiumrolfsiiSacc.
白色绢丝状菌丝 土表及病部周围 油菜籽状菌核
叶片变黄、枯萎 全株

蔷薇白绢病主要发生在苗木近地面的茎基部,病原菌为齐整小核菌。病害初发时,病部皮层变褐,逐渐向周围蔓延,并在病部产生白色绢丝状的菌丝,蔓延至土表,形成油菜籽状的茶褐色菌核。因为病情加重,苗木茎基部及根部皮层腐烂,植株水分和养分输送受阻,叶片变黄枯萎,最终全株枯死。

为防治蔷薇白绢病,以下措施可供参考:

选用无病苗木:调运苗木时,严格进行检查,剔除病苗,并对健苗进行消毒处理。

深翻改土:深翻土壤,改善土壤通气性,降低土壤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隔离病区:挖隔离沟,封锁病区,防止病害蔓延。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硫酸铜液等药剂进行喷施。

生物防治:利用拮抗微生物,如链霉菌、芽孢杆菌等,抑制病原菌生长。

选用无病苗木进行种植。

在发病初期,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施。

定期检查,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并挖隔离沟封锁病区。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李先生的蔷薇园白绢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正是因为蔷薇白绢病是一种土壤传播的真菌病害,主要危害蔷薇科植物。中所呈现的问题/现象,才促使我们需要重点关注蔷薇白绢病防治策略研究这一领域。

病害概述与传播途径

花生白绢病,这种土传真菌性病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病原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俗称齐整小核菌,它潜伏在土壤中,通过土壤带菌和种子带菌两种途径传播。一旦感染,病害会迅速蔓延,对植株造成严重危害。

蔷薇白绢病是一种土壤传播的真菌病害
病害症状识别 防治策略与实践案例

为了有效防治白绢病,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在病株周围挖隔离沟,封锁病区。选用无病苗木,并在调运过程中进行严格检查和消毒处理。此外,我们还尝试了以下方法:

深翻改土,加强土壤管理。

在发病初期,及时使用五氯硝基苯粉剂或多菌灵等药剂进行防治。

春秋季节,扒土晾根,抑制病害发展。

本地案例解析

以李先生的种植园为例,他采用了上述措施进行防治。通过连续三年的努力,园内白绢病的发病率从30%降至5%,有效地保障了花生产量和质量。

未来展望

因为科技的进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防治方法,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加强种植户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治意识,共同抵御白绢病的侵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5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