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麦菜白粉虱是一种常见害虫,严重影响油麦菜生长
油麦菜,别名莜麦菜、苦菜、生菜,是菊科、莴苣属植物,以其嫩梢、嫩叶为产品,叶片呈长披针形,色泽淡绿、质地脆嫩,口感极佳。只是,油麦菜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白粉虱的侵害,严重影响其生长和品质。
油麦菜白粉虱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其繁殖速度快,传播能力强,对油麦菜的生长危害极大。
症状 | 危害 |
---|---|
叶片邹缩 | 影响外观及售价 |
叶面产生白色粉状物 | 导致叶片变黄、脱落 |
植株生长缓慢 | 降低产量 |
在大棚蔬菜生产过程中,只要棚外气温还适应白粉虱生存,就应加用防虫网,防止白粉虱进入棚内。
将旧纤维板或硬纸板制成1米×0.2米的板条,用漆刷成橙黄色,再用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调成粘虫油涂在板条上。将板条悬挂在蔬菜行间,悬挂高度与植株高度相同,一般每亩大棚悬挂35~40块,7~10天后板条粘满白粉虱时再涂一次粘虫油。
可喷药防治,用药有600-800倍蓟虱净、啶虫脒、0.30%、噻虫嗪、烯啶虫胺、菊马乳油、氯氰锌乳油、灭扫利、功夫菊酯或天王星等。
利用天敌昆虫如捕食螨、瓢虫等来控制白粉虱的数量。
油麦菜生长后期,叶片出现邹缩现象,这往往是白粉病的征兆。白粉病不仅影响油麦菜的外观,还严重损害其市场价值。病菌通过放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借助气流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分生孢子在10-30℃均可萌发,20-25℃为最适温度,高湿度更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此外,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或氮肥使用过量,都会加重病害。
针对油麦菜白粉虱的防治,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策略。在棚外气温适宜白粉虱生存时,应立即使用防虫网,有效阻止其进入棚内。利用锯末吸附敌敌畏乳油,进行烟熏处理,通过密闭大棚的方式,提高熏杀效果。此外,还可以采用粘虫板条,悬挂在蔬菜行间,通过粘虫油捕捉白粉虱。
案例分析:河南好美特油麦菜种植园 专家建议:科学用药与综合防治 未来展望:绿色防控技术引领新趋势因为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防控技术在油麦菜白粉虱防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