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番茄黄萎病是一种危害番茄生长的土传病害

番茄黄萎病主要在番茄中后期危害,病叶由下至上逐渐变黄,黄色斑驳 出现在侧脉之间,上部较幼嫩的叶片以叶脉为中心变黄,形成明显的楔形黄斑,逐渐扩大到整个叶片,最后病叶变褐枯死,但叶柄仍较长时间保持绿色。

番茄黄萎病是一种危害番茄生长的土传病害

枯萎病又称萎蔫病、发瘟,是一种防治困难的土传维管束病害,常与青枯病并发。有时仅在植株一侧发病,另一侧的茎叶生长正常。

番茄黄萎病症状 描述
叶片变黄 病叶由下至上逐渐变黄,黄色斑驳 出现在侧脉之间。
楔形黄斑 上部幼叶以叶脉为中心变黄,形成明显的楔形黄斑。
病叶变褐枯死 最后病叶变褐枯死,但叶柄的绿色仍可保持较长时间。
番茄黄萎病的病原

病原菌为Verticillium dahliae,以菌丝体、微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初期存活。土壤温度在21~26℃间,湿度稍高,酸碱度为中性时最适合病害的发生。土壤温度高于30℃对病菌的发育有抑制作用。

番茄黄萎病危害 描述
降低产量 番茄黄萎病会导致番茄产量降低,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
降低品质 番茄黄萎病会严重影响番茄果实的品质,使其失去商品性。
农业措施

1.嫁接防病:利用KNVF、耐病新交1号、黑金作抗病砧木,培育嫁接苗,可减轻受害。

2.轮作:发病田与非茄科作物进行4年的轮作,与葱蒜类蔬菜轮作或与粮食作物轮作效果好。

药剂防治

1.苗期或定植前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

番茄黄萎病是一种危害番茄生长的土传病害。的内容结束,现在进入番茄黄萎病:绿色防控新趋势。

病原菌通过风、雨、流水或人畜及农具传播,一旦侵入,便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病菌发育适温在19℃~24℃,最高为30℃,最低为5℃。气温低、根部伤口愈合慢时,病菌更容易侵入。此外,黄萎病病菌在土中残存,还能危害茄子、草莓等作物,因此避免与这些作物连作至关重要。

番茄黄萎病是一种危害番茄生长的土传病害
土壤处理:高温消毒

在夏季高温季节,我们利用太阳能进行高温土壤消毒。具体做法是,将稻草切成10厘米长左右,每667平方米铺施1000千克,再施生石灰70千克,或马粪750千克混合耕地,做起垄小畦,灌满水后全面铺上地膜,最后密闭大棚,使土温升高,保持地下20厘米在45℃以上20天。这种方法不仅能杀死土壤中的其他病菌及害虫,还能有效预防黄萎病的发生。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成功控制了番茄黄萎病的发生,为番茄种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防治方法,为我国番茄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5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