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人工养殖蝮蛇,需掌握其生活习性、繁殖技术及疾病防治

蛇场建造是蝮蛇养殖的基础。

场地选择:蛇场应座北朝南,并向南倾斜,以防雨后积水。

场地大小:根据饲养数量而定。

围墙:砖石结构,墙高2.5~3米,墙内侧抹光滑,以防蛇攀爬逃逸。

墙脚:入地下1~1.5米,用水泥灌注,以防鼠打洞。

场内绿化:种植不易长高的小树木,供蛇攀爬和荫蔽。

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5条。

蝮蛇的繁殖受到气温的影响,最适温度为20~30℃。

繁殖季节:每年5~10月。

湿度:要求55%以上。

繁殖方式:卵胎生殖,每年7~8月繁殖一次,每次产仔2~8条。

交配:蝮蛇夜间活动频繁,冬眠前后寻找大量食物。春暖之后陆续出洞寻找食物,并进行交配。

雄蛇数量:1条雄蛇可与多条雌蛇交配受精,故饲养时雄蛇的数量可适当减少。

饲养蝮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饲料:以活的鼠、蛙、泥鳅、鳝、虫、鱼、鸟等为主,也可将肉块、鸡、鸭、鹅蛋放入饲养场地。

饲养密度:每月投饲2~3次。

越冬保护:采用容器法、钻孔法或坑堆法进行越冬保护。

疾病防治:发现有疾病的蛇,要及时治疗或淘汰。

蛇伤急救:常年备有蛇伤急救药,预防被咬伤。

蛇毒的采集方法主要有两种:

咬血采集:一手捉住蛇的颈部,让蛇身顺其自然置于工作台上,使其不能扭动,另一手把取毒工具送入蛇口内,让蛇咬住取毒工具,毒液从毒牙滴出。

咬膜皿:用大小两种类型的带柄玻皿,大号的柄管与皿相通,以便容纳同时采集的多条蛇的毒。皿口扎一塑料薄膜,将皿送入蛇口内。蛇便会咬穿薄膜滴出毒液到皿内,待蛇松口取出玻皿。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简介
农村书屋系列:蛇高效养殖技术一本通 XXX XXX出版社 系统地介绍了蛇的生物学特性、经济用途、蛇类疾病的防治以及蛇伤的防治技术
蛇类人工养殖技术 XXX XXX出版社 全面介绍了蛇的生物学特征,重点介绍了蛇场建造、种类引进、科学饲养、繁殖孵化以及蛇产品加工等内容
蝮蛇养殖技术 XXX XXX出版社 详细介绍了蝮蛇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人工安全养蛇,生态还原养蛇,蛇病、蛇伤防治及蛇产品加工利用等
人工养殖蝮蛇,需掌握其生活习性、繁殖技术及疾病防治

将人工养殖蝮蛇,需掌握其生活习性、繁殖技术及疾病防治。梳理完毕后,可以着手探讨蝮蛇养殖:技术案例与未来趋势。

蛇场建设:稳固基础,保障生态

在蛇场建设上,我们注重细节,确保每一环节都符合养殖需求。场址选择上,我们倾向于座北朝南,适当倾斜,以避免雨后积水问题。场地大小则根据养殖规模灵活调整。墙体结构上,我们采用坚固的砖石构造,墙高维持在2.5~3米,内部抹上水泥,防止蛇攀爬逃逸。墙基深入地下1~1.5米,用混凝土浇筑,有效防御鼠类破坏。场内种植低矮树木,为蛇提供攀爬和遮阴之地。饲养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3~5条,既保证蛇的健康成长,又便于管理。

繁殖奥秘:顺应自然,科学繁殖

蝮蛇的繁殖活动与气温息息相关,最适宜的温度在20~30℃之间。当气温低于10℃时,蛇的活动减少,5℃以下则进入冬眠状态。每年5~10月是蝮蛇的活动季节,湿度要求保持在55%以上。夜间,蝮蛇活动频繁,冬眠前后会寻找大量食物。春暖后,它们陆续出洞寻找食物并进行交配。蝮蛇的繁殖方式独特,为卵胎生殖。每年7~8月进行繁殖,每次产仔2~8条。新生仔蛇在当年蜕皮1~2次,随后因为生长发育,定期蜕皮。

人工养殖蝮蛇,需掌握其生活习性、繁殖技术及疾病防治
饲养技巧:细心呵护,满足需求

蝮蛇的新陈代谢较慢,饱食后几天甚至几十天不吃食也不会饿死,但水是不可缺少的。在食物上,我们主要以活鼠、蛙、泥鳅、鳝、虫、鱼、鸟等为主,也可将肉块、鸡、鸭、鹅蛋放入饲养场地。场内养殖蛙类,让蝮蛇随时可吞食。每月投喂2~3次,活动期间每月食量至少达到自身体重。越冬保护是关键,我们采用容器法、钻孔法、坑堆法等,确保蝮蛇安全过冬。同时,严防鼠类咬食蝮蛇,确保养殖场的安全。

蛇毒采集:严格操作,确保质量

蝮蛇毒液的采集方法主要有两种:咬血采集和咬膜皿采集。在采集过程中,我们要确保蛇的安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毒液采集后,立即用真空干燥器处理,保证干毒的质量。干毒应密闭防潮,避光保存。

书籍推荐:《农村书屋系列:蛇高效养殖技术一本通》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蛇的生物学特性、经济用途、蛇类疾病的防治以及蛇伤的防治技术,内容全面、知识系统、实用性强,通俗易懂,适合蛇类养殖户、蛇场饲养管理人员及蛇产品经营者阅读。书中详细介绍了蛇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人工安全养蛇、生态还原养蛇、蛇病、蛇伤防治及蛇产品加工利用等内容,为养殖户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5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