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小病毒感染猪群,影响繁殖
作者:农科之光•更新时间:22小时前•阅读4
猪细小病毒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主要感染猪群,尤其是母猪。这种病毒对猪群的繁殖能力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母猪不孕、死胎、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给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
猪细小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直接接触、间接接触和垂直传播。直接接触是指病猪与健康猪直接接触,如饲养员在猪舍内的活动;间接接触是指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工具等传播;垂直传播是指母猪感染后,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母猪不孕或繁殖能力下降
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等繁殖障碍
仔猪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仔猪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
部分仔猪出现皮疹、皮肤炎症等症状
加强猪群的生物安全,防止病原传入和传播
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并隔离病猪
做好猪舍的清洁、消毒工作,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提高猪群免疫力
淘汰阳性公猪,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猪细小病毒的免疫接种是防控该病的重要手段。
猪群类型 | 首免时间 | 加强免疫时间 |
---|---|---|
后备种猪 | 5-6月 | 2-4周后 |
成年公猪 | 每年2次 | 无 |
经产母猪 | 产后2周 | 无 |
位于我国某地区的养殖场,近期发生了猪细小病毒的爆发。经过调查,发现是由于新引进的种猪携带病毒所致。针对这一情况,养殖场采取了以下措施:
立即隔离病猪,防止病毒扩散。
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对所有猪只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猪场成功控制了疫情,没有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案例二:猪细小病毒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混合感染
对病猪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
调整饲养管理,增强猪只抵抗力。
对病猪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对所有母猪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母猪繁殖性能。
猪细小病毒的防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养殖场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控。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才能有效控制猪细小病毒疫情,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