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海参烂边病是海参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

海参,作为我国北方沿海地区重要的养殖品种,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旺盛。只是,海参养殖过程中,病害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海参烂边病,对海参的生长和品质产生严重影响。

海参烂边病是海参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
海参养殖方式与烂边病
养殖方式 主要病害 发病月份
室内工厂化养殖 烂边病 3、4、5、6、7、10月
潮上带筑堤提水养殖 烂边病 3、4、5、6、7、10月
潮间带沉箱养殖 烂边病 3、4、5、6、7、10月
围网养殖 烂边病 3、4、5、6、7、10月
池塘养殖 烂边病 3、4、5、6、7、10月
筏式笼养 烂边病 3、4、5、6、7、10月
多品种混养 烂边病 3、4、5、6、7、10月

从上表可以看出,海参烂边病是海参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发病月份集中在3、4、5、6、7、10月,对海参养殖产业造成巨大损失。

烂边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海参耳状幼体边缘突起处组织增生,颜色加深变黑,边缘变得模糊不清,逐步溃烂,最后整个幼体解体消失。经苏木-伊红染色发现细胞核固缩深染,组织细胞坏死。存活个体的发育迟缓、变态率低。

烂边病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饵料品质不佳:投喂老化、沉淀变质的单胞藻饵料,或饵料营养单一如单独投喂金藻类、扁藻等饵料。

细菌感染:一些细菌感染幼体,引起胃壁增厚、粗糙,胃的周边界限变得模糊不清,继而萎缩变小、变形,严重时整个胃壁发生糜烂,最终可导致幼体死亡。

水质污染: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超标,导致海参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病菌。

预防措施:

选择优质苗种,并在苗种入池前用青霉素、链霉素各30mg/L浓度的药液进行药浴0.5小时~1.0小时。

无病的成参养殖池,最好每隔15天~30天用生石灰消毒1次,用量为30kg/亩·m,并在低潮时全池泼洒。

加强水质管理,确保水质清洁、适宜海参生长。

治疗措施:

使用呋喃类抗菌素进行药浴,用药剂量为3×10^-6~5×10^-6,每日施药1次,直至痊愈。

加强饵料管理,确保饵料新鲜、营养均衡。

及时清除病态海参,防止病情扩散。

在辽宁省,海参养殖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涵盖了多种养殖模式,包括室内工厂化养殖、潮上带筑堤提水养殖、潮间带沉箱养殖、围网养殖、池塘养殖、筏式笼养以及多品种混养等。其中,池塘养殖和箱式养殖占据主导地位。海参养殖的旺盛发展,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其迅速成为北方沿海地区主要的繁养品种之一。只是,伴随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其中海参烂边病便是养殖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海参烂边病是海参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
病害的成因与预防措施

海参烂边病的成因复杂,一方面可能与饵料品质不佳有关,如投喂老化、沉淀变质的单胞藻饵料,或饵料营养单一。另一方面,细菌感染也是导致该病的重要原因。为预防海参烂边病,养殖户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选择优质参苗,确保参苗的健康;二是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更换水源,保持水体清洁;三是合理投喂,避免过量投喂,减少残饵对水质的污染;四是使用生物制剂,如益生菌等,调节水质,增强海参的免疫力。

针对性治疗方案

对于已发生海参烂边病的养殖池,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具体方法如下:一是使用呋喃类抗菌素进行药浴,剂量为3×10^-6,连续用药3天后停药3天,以此循环;二是调整饵料配方,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提高海参的免疫力;三是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检测水质指标,确保水质达标。

某养殖户在发现海参烂边病后,立即采取了上述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他们加强了水质管理,更换了水源,并定期检测水质指标。他们调整了饵料配方,增加了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最后,他们使用呋喃类抗菌素进行药浴,并调整了用药周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海参烂边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养殖户的损失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减少。

未来展望

海参烂边病是海参养殖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但并非不可攻克。通过加强养殖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高养殖户的防控意识,相信未来海参烂边病的防控效果将会得到显著提升。此外,政府和企业也应加大对海参养殖业的扶持力度,为养殖户提供更多技术支持和政策保障,共同推动海参养殖业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4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