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鳗皮肤溃烂,一种常见病害
海鳗养殖过程中,皮肤溃烂是一种常见病害,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皮肤溃烂主要由捕捞、搬运等操作不慎导致鱼体受伤后细菌感染引起。春秋季节较为多见,尤其是在苗种捕捞、搬运2~3周最易发病。
2. 症状描述病鱼鳃盖内表面的皮肤往往充血发炎,中间部分常糜烂。病鱼食欲下降,离群独游,最后瘦弱而死。
二、防治方法鱼种放养前,以1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5~10分钟;或在动网后以0.3毫克/升的二氧化氯或二氯异氰脲酸或三氯异氰脲酸全池泼洒进行防病。
操作要小心细致,应选用质地柔软的网具,减少或避免鱼体受伤。
药物治疗:可使用一定剂量的抗生素进行全池泼洒,如土霉素、氟苯尼考等。
外部护理:用消毒剂对病鱼进行浸洗,同时改善水质,提高水体溶氧量。
饮食调整:提供易于消化的饲料,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提高免疫力。
某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发现部分海鳗出现皮肤溃烂症状。经诊断,为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溃烂。该养殖户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病鱼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养殖户损失降低。
病害名称 | 病原 | 症状 | 防治方法 |
---|---|---|---|
皮肤溃烂 | 细菌感染 | 鳃盖内表面皮肤充血发炎,中间部分常糜烂 | 全池泼洒抗生素,改善水质,调整饲料 |
烂鳃病 | 细菌感染 | 鳃部组织坏死,影响呼吸功能 | 全池泼洒抗生素,改善水质,调整饲料 |
肠炎病 | 细菌感染 | 肠道溃烂,导致摄食困难 | 全池泼洒抗生素,改善水质,调整饲料 |
病害成因剖析:鳗鱼溃烂之谜
鳗鱼溃烂病的主要症状是皮肤溃烂,表现为鳃盖内表面皮肤充血发炎,中间部分常出现糜烂。解剖病鱼时,可观察到鳃丝黏液增生、淤血,严重时鳃小瓣组织间会寄生大量圆形或卵圆形卵,卵内原生质致密,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可见卵内约有20个左右、周生纤毛、近圆形幼体在卵内作旋转运动。
防治策略解析:从源头遏制溃烂病
引起鳗鱼溃烂病的病原菌有两种:一种是柱形屈挠杆菌,另一种是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前者属原发性致病菌,无论鱼体是否受伤都能感染;后者为革兰氏阴性菌。了解病原菌的特性,有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
针对鳗鱼溃烂病,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方面,可选用针对性的抗生素,如恩诺沙星等。外部护理方面,可使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保持养殖环境清洁。饮食调整方面,应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强鱼体的免疫力。
在广东省某养殖场,曾发生大规模的鳗鱼溃烂病。通过采取上述防治措施,该养殖场成功控制了病情,减少了经济损失。案例表明,综合防治策略在应对鳗鱼溃烂病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未来展望:加强预防,共创美好养殖环境
因为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鳗鱼溃烂病将成为养殖户关注的焦点。加强预防,提高养殖技术,共创美好养殖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鳗鱼溃烂病将得到有效控制,为我国养殖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