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梭鱼航尾吸虫病是鱼类常见寄生虫病

防治措施 实施方法
内服药物 “精博肠虫清”+“鱼病康”,连续投喂5天。
水质调节 使用“梭鱼上草停”等泼洒,隔两天再用一次。
生石灰清塘 使用生石灰或“精博强氯精”彻底清塘,消灭病原。

在我国的淡水渔业中,梭鱼航尾吸虫病是一种常见且对梭鱼生长产生重大影响的鱼类寄生虫病。这种疾病不仅影响了梭鱼的生长速度,还可能导致鱼群的大量死亡,给养殖业带来严重损失。

梭鱼航尾吸虫病是鱼类常见寄生虫病

梭鱼航尾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病原体为梭鱼航尾吸虫。这种寄生虫寄生在梭鱼的胃中,虫体圆柱形,淡红色。大量虫体在胃中会引起胃壁充血发炎,导致发病的梭鱼食欲不振,体质消瘦,生长缓慢。

梭鱼航尾吸虫病的发病规律通常在水温20-32℃之间,一般为5-10月,其中7-9月为流行高峰。夏季是淡水鱼的生长旺季,这段时间不适宜使用杀虫剂,因为杀虫剂会影响鱼类的食欲,不利于它们的生长。

梭鱼属于鲻形目梭属,外部形态与鲻鱼相似,但脂眼睑不发达。它们生活于沿海和河口,也能生活在淡水中,是广温、广盐性的鱼类。在自然状况下,梭鱼刮食硅藻类及腐败有机质,也食底栖生物。在池塘养殖中,梭鱼可以利用人工配合饵料。在养殖品种中,有“南鲻北梭”的说法。

梭鱼的寄生生物及病害研究得很少,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养殖业中常见的病害包括细菌性的病害和寄生虫病。细菌性的病害如弧菌孵化过程中,由于死卵败坏水质,给弧菌提供繁殖条件,使正在发育的受精卵感染。

淡水鱼类常见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因为我国淡水渔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越来越大,鱼病发生机率和危害性也不断提高。寄生虫病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寄生虫对鱼类不会产生明显的危害,它们能保持生态平衡。

只是,当环境发生变化,如水质恶化、水温异常等,寄生虫便可能大量繁殖,对鱼类造成严重危害。例如,16血居吸虫病会导致鱼腹部明显肿大,竖鳞,眼突出,眼窝积水。这种疾病在夏季淡水鱼的生长旺季尤为严重。

为了预防和控制梭鱼航尾吸虫病,养殖户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要调好水质,保持良好的水环境。要定期检查鱼群,一旦发现病鱼,要及时隔离治疗。此外,还可以通过内服药物、泼洒药物、生石灰清塘等方式进行防治。

内服治疗:“精博肠虫清”搭配“鱼病康”,坚持连续喂食5天。紧随其后,第二天使用“梭鱼上草停”进行泼洒处理,间隔两天后 使用。

梭鱼航尾吸虫病是鱼类常见寄生虫病

病鱼会成群地绕池狂游,呈现跑马状,体弱消瘦,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能导致鱼死亡,出现消瘦、眼球凹陷、鳃局部充血溃烂等症状。

针对梭鱼航尾吸虫病,采取病原体防治措施,如使用生石灰或“精博强氯精”彻底清塘,消灭病原。

单殖吸虫属于扁形动物门吸虫纲,绝大多数是外寄生虫,寄生在鳃、皮肤、鳍以及与体外相通的口腔、鼻腔、膀胱等处。极少数寄生在胃和体腔中。寄生在鱼体上的单殖吸虫种类繁多,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虫体都有一个几丁质结构的口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4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