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加工专业村,从基础产业到产业链条完善
在河北省平山县,苏家庄乡下东峪村,一个曾经以种植核桃为生的村庄,如今正经历着一场产业变革。这里的村民不再仅仅是“靠天吃饭”的种植户,而是成为了产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
年份 | 核桃树存量 | 加工量 | 销售额 |
---|---|---|---|
2015 | 5000棵 | 100吨 | 50万元 |
2020 | 16000棵 | 500吨 | 500万元 |
“以前,我们只是把核桃卖出去,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加工厂,可以生产核桃露、核桃油等产品,收入也翻了番。”村民闫志文笑着说道。
苏家庄的核桃加工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起初,村民们只是简单地剥核桃仁,然后卖给批发市场。但因为市场竞争的加剧,村民们意识到,仅仅依靠初加工是无法实现产业升级的。
于是,他们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模式。2018年,村里成立了育英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核桃皮加工。公司经理闫军红介绍:“我们的产品主要出口到日本等地,年加工核桃皮1000多吨。”
为了更好地推动产业发展,苏家庄还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一县一业”示范创建政策,建立了农业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扶持规模基地、龙头企业和品牌培育。
如今,苏家庄的核桃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从种植、初加工到深加工,每个环节都有专业的企业负责,村民们也从中受益匪浅。
苏家庄的核桃加工之路,为其他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苏家庄的核桃产业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完成了核桃加工专业村,从基础产业到产业链条完善,打造大产业。的讨论,现在进入核桃加工村:产业链升级,创新应用先行。
在苏家庄乡下东峪村,核桃不仅是村民们赖以生存的宝贝,更是他们脱贫致富的希望。这个位于河北省平山县的小村庄,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成功转型为“核桃加工专业村”。
产业链升级: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在了解到村民们主要依靠种植核桃为生,但产业附加值较低的情况后,台商们提出了建立村办企业的建议,通过核桃精细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苏家庄乡下东峪村积极响应,开始了产业链的升级之路。
为了进一步拓宽市场,东峪村在加工技术上不断创新,开发出了多种特色产品。例如,将核桃皮加工成粉末,用于油井堵漏、机具抛光等,不仅拓宽了产品线,还提高了经济效益。
产业链延伸: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东峪村的核桃产业链延伸不仅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还助力了贫困户脱贫。通过合作社的形式,村民可以将自家的核桃交给合作社加工,合作社再将加工后的产品销售出去,实现了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加入合作社后,我家一年的收入至少能增加两万元。”村民李大妈高兴地说。如今,东峪村已经成为了核桃产业致富的典范。
未来展望:打造集加工、物流、储藏于一体的产业园区“未来的东峪村,将成为一个以核桃加工为主导的产业村,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村支书张华充满信心地说。
通过苏家庄乡下东峪村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在产业链升级和创新应用方面,只有紧跟市场步伐,不断探索,才能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东峪村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