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养殖田螺,需掌握适宜的水质、温度和饲料管理技术

虽然田螺的适应能力很强,但管理起来却并非易事。若没有采取恰当的管理方法,田螺的成活率将大受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田螺全军覆没。

养殖田螺,需掌握适宜的水质、温度和饲料管理技术
水源管理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的水域进行田螺养殖至关重要。定期更换水源,保持水位在1米-1.5米之间,防止水体污染和缺氧。田螺在水温15摄氏度左右最为适宜。

饲料类型 适用情况
水生植物 如水葫芦等,为田螺提供天然饲料
粉质饲料 如米糠等,满足田螺生长所需
水质调节

田螺养殖池塘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适宜的水质环境PH值需保持在7~8之间。若PH值偏低,可在每平方米池塘中施放适量生石灰。

养殖环境

人工养殖田螺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每公顷9-10.5万只。田螺的饲养管理,最重要的是注意管好水质、水温。

田螺喜欢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如水草繁茂的湖泊、池沼、田洼或缓流的河沟等水体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区域。

养殖田螺时,要保证足够的肥水,定期追施肥料。田螺的食性杂,对营养需求低,米糠等粉质饲料便能满足其生长所需。根据天气变化与田螺的进食情况,合理控制饵料投放频率,田螺的重量决定饵料投放量。

收获运输

田螺收获时,选择适宜的温度进行捕捉,避免损伤。运输时,可用木桶等容器盛装,保持一定的水位,避免田螺受到太阳直射。

通过养殖田螺,需掌握适宜的水质、温度和饲料管理技术。的例子铺垫,我们正式进入田螺养殖:水质、温度、饲料管理关键技术解析的领域。

养殖田螺,需掌握适宜的水质、温度和饲料管理技术

田螺在我国是受欢迎的夜宵,夏季需求量极大,田螺也是优质的养殖饲料。只是,养殖田螺并非易事,失败案例屡见不鲜。那么,如何才能成功养殖田螺呢?以下将详细介绍田螺养殖的关键技术。

田螺养殖对水质要求较高,若水源缺乏或水质条件不好,亩产量相对较低。由于市场需求量大,田螺养殖产业也逐渐兴起。

田螺养殖池一般池宽1.5米,长10-15米,深30-50厘米,两池之间筑建20厘米高的堤埂以便行走,池底铺垫10厘米厚的肥泥,池中可稀植茭白、芦笋、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为田螺提供遮阳、攀爬栖息和饵料,提高螺池利用率,螺池周围筑高60-80厘米。

田螺需养殖在水质干净、无杂质和腐殖质的水体中,且需保证水体是活水或流水;养殖池长、宽可设10-15×1.5-1.6米,堤埂需高于水体20厘米,池对角处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防逃网;放螺前7-10天清除过多淤泥,用生石灰水进行消毒,再每平方米施放少量生石灰调节水质。

田螺的适应能力较强,养殖场所可选择无农药、污染的地方。养殖场所可以是稻田、池塘等水体,但要保证有足够的淤泥,田螺喜欢生活在泥土中。若养殖在池塘中,可在水面上放置水莲等水生植物,周围可种植蔓生蔬菜,为田螺提供天然饲料,遮阳、降低水温,防止热害。

投喂原则田螺投喂原则为少量多次,水质管理需保持肥活爽嫩,看水施肥、投饵。田螺与鲤鱼混养时,可与1龄鲤鱼种一起混养,鲤鱼粪便可作为田螺的饲料。

田螺的营养价值田螺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微量元素,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天然保健食品。

田螺养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问,需要养殖户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田螺养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希望对您的养殖事业有所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3967.html